|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2533025MB0N09604G-/2022-0829002 发布机构 昌宁产业园区管委会
公开目录 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2-08-2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生物资源加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园区紧扣大抓项目年建设,充分运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扎实推动园区各项工作。现将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22年固投任务31亿元,占全县146.5亿元的21.16%。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排全县第2位,占园区全年固投任务的30.32%。

(二)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招商引资任务25亿元,占全县177亿元的14.12%。目前,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云南普牧动物食品精深加工建设项目落地园中园;正在积极与通威集团洽谈二期项目合作事项,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积极与四川硅旺洽谈工业硅项目,目前已完成我县矿区林地、矿产资源摸排工作,就项目选址事项达成初步意见,待企业完成厂区平面布置图后再进一步商定。

(三)在建项目推进情况。一是云南通威高纯晶硅项目(一期)于2021年12月11日启动试生产,2022年1月18日第一批产品正式出炉,1-5月份实现产值22.68亿元;二期完成项目备案、能评、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并申请到2亿元专项债资金,已与通威集团就项目选址、建设内容等条款初步达成一致意见,正在磋商合作细节。二是20万吨硅砂项目,于2020年11月26日启动建设,目前完成堆料区场地硬化、厂房基础及污水处理池基础建设,同步开展设备采购工作。三是24万吨饲料生产项目,已完成项目“三通一平”工程建设内容;完成项目备案、可研报告编制、总平面规划设计等工作,并于5月20日开工建设。四是新型墙体材料建设项目,项目占地41亩,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场地平整,正在进行基础开挖。

(四)党建工作情况。2022年以来,园区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层党建质量深化拓展年为主题,以建强园区党建为目标,围绕全县“1+1+10+3”总体工作思路,抓实“一支部一行动主题”任务落实,推动园区党建工作再提质。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党员大会6次,党课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共收缴党费1049.4元。二是借助“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宣传;到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法制宣传、防范电信诈骗、扫黑除恶线索排查、企业外籍人员排查等工作。

(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一是采取“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和干部职工会议等形式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上半年园区共召开支委会5次,党员大会1次,上党课1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生活会1次。二是积极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二是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典型案例通报、节前廉政提醒谈话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目前,已开展警示教育活动15场次,纪法教育31场次,政策理论学习教育32场次。

(六)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一是抓实理论武装。结合园区工作实际,制定党工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阶段性学习计划和专题学习计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各个阶段的理论学习。2022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5次。二是抓好文明创建。积极做好文明单位创建、申报和评选工作,认真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积极配合做好昌宁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各种节庆活动或传统文化节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三是严格阵地管理。加强对园区内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做到可管可控,严格落实网络媒体、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相关管理规定,截断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和言论的的传播渠道。2022年以来,县工业园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无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四是注重宣传引导积极做好工业园区外宣工作,及时宣传园区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典型,积极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22年上半年,园区干部职工共采写上报各类信息30余条。五是精准分析研判。组建意识形态分析研判队伍,每季度对工业园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进行分析研判,2022年以来,共召开分析研判会议2场次,无涉工业园区的重大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引发的舆情事件发生,无涉园区的不良网络信息传播。

(七)其他工作情况。安全维稳工作:一是与园区企业和在建项目签订《2022年安全生产责任书》,全年共签订责任书24份,要求企业认真落实安全责任书相关内容,强化安全意识,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义务,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大排查工作对园区范围内所有入驻企业和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提醒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同时对排查隐患进行及时整改;三是严格按值带班制度安排人员值班,值班期间,值班人员24小时确保通迅畅通,做到不脱岗,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保证重要信息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和处理。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一是做好来访人员登记、亮码,办公区消毒等工作;二是深入入园企业、挂包村、挂包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抽调3名干部职工配合挂钩村完成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工作;二是干部职工坚持走访挂包帮扶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积极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二、存在困难问题

(一)项目建设推进难

一是受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林地违法图斑等因素影响,各要素保障难度大;二是项目土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施工许可证等项目建设前置要素办理难度大;三是园中园启动之初,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快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及各项工作,因原计划的融资资金未按时足额到位导致资金压力巨大。经初步统计,拖欠工程建设资金3.35亿元,导致项目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四是田园片区第三供水厂建设项目因取水方案由浮船取水变更为取水塔分层取水+隧道取水,因长岭岗水库目前尚未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导致取水水源开工时间尚未确定,后期输水管网施工难度大,导致所需周期长,特别是整段管线有一段350多米长的倒虹吸施工,施工条件较差,项目推进较预期较为缓慢。

(二)闲置资产盘活难

一是田园片区福润1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柯街立得硅工业硅加工项目、摩尔农庄核桃综合开发项目,已实质性成为僵尸企业,建成或部分建成的项目处于“烂尾工程”状态,政府补助资金和投入资金未发挥效益,以上3个项目历时长时间久,再次复工复产难度极大;二是园中园片区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虽已解除投资协议和补充协议,但已形成的建筑物未办理任何手续,且投资人卓然天成公司未向施工方支付工程建设资金,经调查,该公司及企业法人杨文成已无能力支付,农民工逢节必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经多次推介,无企业接手投资,二次招商难度极大。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是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面临着既要确保重点项目落地、支持企业复工、顺产稳产达产,又要稳增长保供给促发展等多重任务,将围绕全年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实基层党建。围绕昌宁县“基层党建质量深化拓展年”重点项目清单,持续开展“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实施大党建统领工程”等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突出抓好“党建引领营商环境”党建品牌打造及云南通威党总支党组织优化提升工作。

(二)积极筹措资金。采取“专项债+银行贷款+市场化融资”组合模式,积极筹措资金。一是积极协调省市发改财政部门,做好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一期)2亿元和昌宁县绿色硅材产业链延伸配套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2亿元专项债资金争取工作;二是积极对接富滇银行做好通威一期2.3亿元贷款资金争取工作;三是积极配合县佳阳公司做好富滇行、农发行标准化厂房1.2亿元融资工作。

(三)抓实项目建设。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强与通威谈判,尽快签订通威二期《投资协议》,同时积极对接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加快通威二期土地报批,协调南方电网公司确保通威二期生产用电,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年产24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年产20万吨硅砂提纯项目建设。

(四)加大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是园区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力抓实前期工作。对全县硅矿、绿色食品等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收集材料,掌握最新数据及情况。二是围绕“三张牌”开展精准招商。聚焦高质量建设“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以云南通威高纯晶硅企业为核心,继续加强工业硅和光伏电子元件产业链上下游招商,打造工业硅生产、多晶硅、单晶硅、光电子集成等综合型的硅基产业聚集区。三是围绕招商项目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持续推进云南摩尔农庄复工复产工作,加快新澳泰、卓然天成等项目“腾笼换鸟”工作,加大对闲置资产处置力度,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

(五)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协调县自然资源部门支持,进一步已使用土地情况,形成专项报告,制定工作方案,有序逐步完善土地手续,缓解违法用地风险,建议县级每年有序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至昌宁园,保障项目落地、保障问题整改;二是进一步梳理园区已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情况,抓准缺项漏项,细化责任分工,全力完善基建程序,建议参照通威项目,明确至到昌宁县级各单位办理各项手续,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实质性推动项目整改。

(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持续完善园中园水、电、路、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助推企业具备更好的竞争优势。二是强化与县级各部门沟通协调,请求县级相关部门予以支持,根据园区实际,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三是结合园区企业产品实际,组织召开专项推进会议,计划年内召开1次及以上企业座谈会议,倾听企业强烈诉求,结合企业实际,适时召开产品推介会,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宣传、推介,真正做到“引得来、能落地、能发展、能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