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5-X-/2020-1208002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0-12-08 |
文号 | 浏览量 |
2020年,县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提质量、保稳定、促均衡、树典型、强队伍、塑形象”为目标,围绕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和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两大任务,创新党建提质效、改善基础补短板、严抓队伍提实力、强化措施创品牌、深化改革增动力、做好安全保稳定,推动全县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20年,全县共有学校274所,其中小学123所,中学2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级中学13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31所。在校学生达51779人,其中,幼儿在园在班9731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1631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31人,初中在校生10459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9827人(含普高6830人,职高2997人)。全县有正式教职工3381人,其中,幼儿教职工230人,普通小学教职工1301人,中学教职工1676人,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133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41人。全县学校占地面积1965334平方米,建筑面积720881平方米。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0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3%,初中三年巩固率99.73%。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抓实基层党建工作。一是聚焦党的建设。每周坚持例会政治学习,每季度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先后组织理论学习7次,集中培训4次。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计划、重点任务项目清单,工委班子专题研究2次党建工作,健全班子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二是聚焦意识形态。全面加强教体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先后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议3次,“学习强国”APP、云岭先锋APP使用党员教师实现全覆盖,抓实舆情工作,盯好网络贴吧、微博微信,跟踪学校微信公众号、QQ办公群、学校微信群12次,主动公开信息221条,答复网上来访信件10次,搜集上报网络舆情15条。三是聚焦思政教育。抓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35次,开展思政课调研2次,培训思政课教师89人次。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组织征文比赛活动1次,37篇优秀征文,在昌宁刊《引领》上刊发;组织完成法人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上一课思政课36节。四是聚焦建强组织。扎实开展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创建达标17个,实现57个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全覆盖。县幼儿园党支部、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党支部。互联网+党建”工作取得实效。巩固提升5个党建示范点和新创建2个书记示范项目基层党建示范点,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是聚焦党员管理。全面使用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规范云岭先锋网上党支部和云岭先锋APP的运用,安装和运用党组织和党员达100%,实现“互联网+党建”全领域覆盖、党建信息化平台运用全覆盖和基础党务信息化。启动教育体育系统第二轮“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覆盖878名党员,培训覆盖率达54.5%。扎实开展党建专题月活动,17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发展预备党员5名。六是聚焦党风廉政。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工作,组织学习典型案例6次,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4次,对机关领导干部、学校一级班子、财务人员、新任校(园)长等开展警示教育5次;开展集体廉政提醒谈话共计4次260余人次。对全县36所法人学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受理信访举报16件,办结16件,党内警告处分1人,问责1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一是抓顶层设计。制定了《昌宁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教育防控组应急工作方案》《昌宁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复学工作方案》《昌宁县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积极与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汇报,召开了2次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出席,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各村(社区)和各中小学校负责人参加的视频会议,部署全县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和复学工作,压实工作责任,细化任务,确保“责任不落空”。二是抓摸底排查。从1月23日开始,对教体系统机关干部、师生、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县外返昌人员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从湖北武汉返回人员及与湖北武汉返回人员有接触的人群,做到排查对象精准、排查数据精准。累计排查全县教体系统外出返昌师生共1159人,所有排查人员中未发现疑似病例等情况。三是抓宣传教育。聚焦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利用教体系统所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昌宁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类信息400余条。77所学校使用校园广播进行宣传,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通过录制苗语、傣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宣传。四是抓物资保障。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通过“争取政府支持一点、动员企业捐赠一点、组织学核购置一点、动员个人自筹一点”的方式筹集所需物资。累计储备消毒灵146公斤、额温枪785台、口罩33467个、消毒液7248升、酒精1986升、防护手套7080副;通过政府采购1010公斤消毒灵、445台红外线体温计、40台热成像体温筛查仪、60000个口罩、40顶应急帐篷。建成临时隔离观察室273个。五是抓督导检查。多次请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筹安排,联合卫健、公安、市监等部门开展全面督查3次,系统内组织自查2次,下发督查通报文件2个,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六是严格错峰开学。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水平、区域位置、重点人员分布等情况,对全县274所学校实行分批错峰入学安排,杜绝“一刀切”。各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
(三)全面巩固教育扶贫成果。一是抓控辍保学。继续严格执行“双线六长”责任制和“六包一保六到位”工作措施,通过聚焦家长、学生、教师三类重点人群抓重点,教育法规宣传教育达100%。聚焦校园管理、教学改革、学生监管等环节抓实教育管理,师生“一对多”结对,“校园”变成家园和乐园。聚焦特殊学生抓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聚焦更戛乡、勐统镇、卡斯镇苗族、彝族、傣族聚居区域抓突破,在压实乡、村、组和学校工作责任的基础上,邀请法院、检察院、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相关专家进校园、进村寨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全县辍学学生存量为零,6月份实现动态“清零”。二是抓学生资助。始终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坚持优先帮扶,“一户一案,一生一案”优先落实资助政策、优先满足寄宿需要,精准落实各项免补救助惠民政策,共发放资助资金2726.94万元,涉及55000多人次,共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3483笔,涉及资金2699.64万元,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三是抓技能培训。托县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订单式”培训,实施汽车美容、魔芋栽培技术培训等各种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共16期1650人次,开展“两后生”培训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稳步推进,141名学生到上海读书。努力实现“培训就业一人,脱贫巩固一户”的目标。
(四)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学校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共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厕所革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润雨计划、社会足球场地等项目57个,新建校舍及运动场7.68万平方米,改造校舍2208平方米,完成总投资2.46亿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有序推进。年度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共入库7个项目,入库总投资18449万元,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7亿元,占任务数的100%。三是2个10项重点工作中有序推进。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47169平方米,目前完成教学楼封顶,宿舍楼一层开始施工,其余工程正进行基础施工,完成投资5000万元。昌宁一中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新建运动场2.2万平方米,以及校园道路、北大门建设。目前,大门、挡墙、进校道路等附属工程已完工,运动场正在主体施工。四是7个重点前期项目有序推进。昌宁一中、二中扩建、温泉中学迁建、新建职教园区、城南幼儿园5个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城北幼儿园项目资金已下达;七彩云南健身步道正在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五是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所有学校均实现光纤到校,全县总接入带宽112300M,校均807.9M。六是全面改薄装备及信息化项目完美收官。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仪器器材设备原值由实施前的1431.47万元提升至实施后的2830.36万元,是实施前的1.98倍;馆藏图书数量由72.25万册增加到136.85万册,是实施前的1.89倍;图书金额由736.72万元增加到1177.02万元,是实施前的1.6倍;普通教室多媒体由286间增加到1019间,是实施前的3.56倍;学生用计算机由1749台增加到4494台,是实施前的2.57倍;计算机网络教室由52间增加到112间,是实施前的2.15倍。
(五)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一是德育工作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德育教育提升学校管理,制定下发全县中小学德育、劳动教育和家访工作指导意见,持续推进“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四课:课程、课堂、课业、课外;五立:立德、立志、立学、立行、立身),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漭水镇中心完小创建了“137”德育新模式,漭水中学“以诗育德”成效明显。勐统镇中心完小“劳动树德”成绩显著。思源学校王裕萍被评为2020新时代云南好少年。优秀班干部、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评先推荐工作成效明显,30名学生干部被评为省市优秀班干部,123名学生被省市级三好学生,全县部分优秀班级被评为省市优秀班集体,启动昌宁县第三中学,勐统镇中心完小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按照“一室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设立心理辅导室,昌宁二中、昌宁三中、县特殊教育学校已建成心理辅导室。9月至10月,各中小学要对全校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根据学生心理监测情况,对存在共性或普遍性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形式。对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定期进行约谈和疏导,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
(六)全面抓实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线上教学成效明显。2月初下发《昌宁县教育体育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延迟开学期间教学管理工作方案,学科教师制定个人学科教学辅导计划。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好线上教学辅导的同时,充分做好复学准备工作,对无法开展线上辅导的学校,组织科任教师带上书本、背上小黑板“进家辅导”,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提升“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效能。二是教研工作成效明显。新组建由高中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的高中教研部,既充实了高中教研力量,又不影响学校骨干教师流失。及时召开全县2020年高中教研工作会,部署高中教学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组建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高中5个学科县级名师工作室,承担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整合教育优质资源,发挥名师示范和辐射作用。2020年全县高考600分以上41人,比上年增加4人;一本上线178人,一本上线率11.15%;本科上线750人,上线率46.96%;总上线率达100%,文科考生600分人数、一本人数、本科上线人数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二;全县中考540分以上人数111人,500分以上人数582人,450分以上人数1436人,比上年增加4.11%,2020年中考541分上线率,501分上线率分别达2.52%、13.21%,均位列全市第二,全市抽测七八年级所有主要评价指标均居全市第二;小学抽测年级的优秀学生亮点突出,三年级全市前十名有5人,其中前三名均在昌宁,五年级前十名有2人。主要评价指标均居全市第三、四位。
(七)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管理。一是抓改革。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将各股室进行合理优化、撤并,将原来的22个股室和部门减少到目前的13个,为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员的合理搭配创造条件。对城区幼儿园布局进行调研和调整,设立县幼儿园、县第一幼儿园,完成两所幼儿园班子搭建和财务移交工作。积极配合西南大学科学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做好教育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绘制好教育发展蓝图。二是抓师资。①增量共招聘教师134人,其中引进高中教师16人,“6.13”招聘79人,地方事业招考21人,“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转编3人,县外调入15人。普通高中教师数量得以补充,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师资得以补充,13乡镇中心幼儿园补充幼儿专业教师39人(每个乡镇3人),有效缓解乡镇幼儿教师短缺问题。②提质。年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346人,其中县城学校、优质学校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教师113人,部分初级中学富余专业教师分流支教44人。按照人尽其岗、岗适其才的要求,促进了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提高城乡学校师资均衡配置水平。三是抓培训。实施“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共计培训教师3500余人次,扎实开展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活动,省市县名师名校长(园长)工作坊共计119人参加培训;组织30余人到上海参加沪滇对口支援项目培训;落实组织教师659人次参加西南大学对口帮扶项目;分2批派出支教教师5人对口帮扶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州进行支教帮扶。依托西南大学开办2020年昌宁县基础教育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5月进行了第一期校长、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集中培训。其中,培训校(园)长、副校(园)长100人,中小学骨干教师360人,高中学科教师100人。四是抓激励。建立了教育、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评议合格率达100%。选树了一批育人楷模,评选表彰了县级教学标兵、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各100名,卡斯初级中学段晓梅等3人被评为云南省2020年度“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柯街中学张赛琦4人被评为保山市2020年度“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审核发放全县教体系统2020年1至8月乡镇岗位补贴856.95万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1147.59万元。
(八)全面优化教育治理环境。一是效能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件,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网规范发布各类公开信息92条,及时办理各类信访和网络舆情件16件。积极组织参与全县扶贫等中心工作,选派2名驻村第一书记,51名领导干部对挂钩的2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普”前全面进行了短板排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实现“零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机关干部、党员教师志愿者参与镇、村(社区)入户摸排登记、蹲点值守。二是校园安全不断加强。利用“开学安全第一课”“安全生产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日等节点,对学生开展以扫黑除恶、道路交通、溺水防范、食物中毒、欺凌暴力、禁毒防艾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方式,确保安全教育取得实效。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能力、养成安全习惯。2020年全县共创建县级“平安校园”51所、市级“平安校园”11所、省级“平安校园”11所,共73所,创建比例达43%,创建省、市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4所,创建成效明显,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督导职能有效发挥。完成新一轮督学换届,并对新聘任的56名督学进行网络培训,完成全县教体系统校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落实情况督查3次、政府控辍保学专项督导1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答复2次、完成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学校质量检测工作,完成44所义务教育学校县级督导评估,7所幼儿园县级现代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完成30所幼儿园办园行为县级督导评估工作,并顺利通过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市级复评。
(九)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一是完成体育场地普查。昌宁县体育场地面积为62.25万平方米,全县人均占体育场地面积为1.735平方米,达到人均1.7平方米的指标要求,体育场地场馆总数为861个,比2019年增加41个。二是完成2019年体彩公益金项目绩效考核。2019年度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含中央转移支付)对昌宁县资助项目14个,资助资金总额175.5万元。三是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向保山市少体校输送了蒋董心等3名田径运动员。选拔了全县各项目运动员共27名进入市少体校训练。
一年来,全县教育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控辍保学压力大。适龄儿童少年厌学在家、外出务工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高中教学质量提升慢。高中教学质量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期,全县高中整体教学质量基础不高,发展优势不明显。三是校园安全压力大。全县学校点多线长面广,投入严重不足,“三防”建设保障不到位,校园安保、监管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