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394-6-/2023-0423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
公开目录 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3-04-2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2022年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计划

昌宁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2022年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一年来,随着国家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顺利投产运行并实现满负荷生产,华糖、硅旺、瑞威士等企业和项目复产投产,通威、常瑞建材、硅旺纳规入统,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各项指标运行良好。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完成非电工业投资35.42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储备项目1个、服务项目1个,实际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

(二)商贸经济逐步回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复苏,全县商贸经济逐步回暖,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从3月份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位居全市第一位。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居全市第1位,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批发业完成15.3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居全市第3位;零售业完成44.76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市第1位;住宿业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居全市第3位;餐饮业完成8.23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居全市第3位。

(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云南昌宁华糖糖业有限公司湾甸糖厂恢复生产,华龙、遐尔茶品、瑞威士等企业扩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24万吨饲料生产、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等工业项目稳步推进。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成投产,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签约实施。结合乡村振兴申报了云南省甜龙竹科技特派团3个,组织昌宁核桃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昌宁古茶园改造升级及CTC红碎茶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两个项目申报乡村振兴专项。

(四)企业培育取得实效。积极宣传和落实各级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助企纾困政策,积极盘活新奥泰闲置厂房用于建设核桃交易产业园,全力推进摩尔农庄复工复产、福润闲置资产处置等工作。帮助通威公司申报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实施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达48户,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户达59户。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达31户,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户达4户,“专精特新”成长型中小企业2户。全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093.91万元。

(五)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按照不变价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89亿元,同比增长33.15%。全县互联网上行宽带1000兆/秒,宽带网络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7万公里,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100%全覆盖,老旧小区百兆以上光纤100%全覆盖;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1.4161万户。建成4G基站1771个(年内新建290个),基本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热点地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4G网络全覆盖,4G移动用户数量28.0137万户。建成5G基站292个(年内新建70个),实现县城主城区13乡镇的重点政企区域、公共场所连续覆盖,5G移动用户达9.2067万户。年内完成3户企业数据安全调查、完成3户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

(六)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建设电商服务站点94个,依托服务站点、农村淘宝等开展节支消费帮扶,实现交易额6000余万元,累计为村民节约生产生活开支500余万元。2022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1.6亿元,同比增长28.7%,电子商务销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28.2%,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8亿元,同比增长29.7%,新增电商企业6户,新增网店21个,新增电商直播45户,电商培训达1025人次;

二、2022年经验亮点

(一)“绿色能源牌”打造迈上新台阶。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于2022年1月18日第一批产品正式出炉,电力保障得到有效解决,5月7日起实现满负荷供电生产,全年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07亿元(我县占49%),其中6月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及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同时,着力加快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招商工作,于9月2日签订投资协议。预计2024年3月投产,可实现产值40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人员2000人以上。

(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增长。2021年规模企业研发费用从2020年的2398.4万元增加到3002.8万元,增长达25%,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增16.7%的任务指标;2022年预计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将有跨越式增长达1.5亿元以上,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大幅增加。

(三)数字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9月18日与杭州拾焰科技有限公司、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昌宁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书,1年内为园区引进不少于500户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新增经营主体,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公司或其他组织形式的经营主体等,并确保以后每年引进经营主体数量增长不低于10%,五年内确保引进新增经营主体不少于3000户,每年度预计实现税收约2000万元,营收约10亿元,第二至第五年度,每年增长率不低于10%。数字经济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四)电商助力开启新模式。以党组织引领,社区干部带头,群众全民参与的原则,将直播带货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助农增收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创建了右文社区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惠民示范村,广泛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抖音短视频直播培训,探索了“行业部门+服务商+党组织+农户”的电商助力工作模式,形成了“村干部带头、村民小组推广、群众广泛参与”抖音直播带货氛围,促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为群众网购节约开支,促进农特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开展培训3轮、60余天,培训学时206个,培训965人次。通过三期培训发布视频数量1847个,累计播放642.1万,累计点赞18万次,累计涨粉4.4万个,直播场次223场,观众数量8万余人,直播收入4700元。橱窗销售74件,销售金额2100元,累计佣金620元,总销售金额50余万元。

三、2023年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2023年计划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7亿元;计划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增长16%;计划完成非电工业投资50亿元;计划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户;计划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计划完成批发业增长11%、达17亿元,零售业增长12%、达50.14亿元,住宿业增长7%、达1.7亿元,餐饮业增长5%,达8.6亿元;计划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36亿元,增长25%;计划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8亿元,增长15.2%完成销售额2.6亿元,增长11.5%。

工作措施一是大抓项目建设。坚持“前期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问题项目抓整改”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在建项目和竣工项目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市场、人才、技术成本问题,全面加快推进通威高纯晶硅二期项目、24万吨饲料生产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硅基产业链延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专项债争取。积极做好耈酒5000吨露酒生产线、报废机动车、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华龙CTC红碎茶生产线、瑞威士工业硅生产线项目服务工作,确保项目稳产。积极推动华糖卡斯糖厂、盛鼎矿业、松山锡矿、摩尔农庄等项目复工复产。同时,围绕打好硅基产业“绿色能源”和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食品”两张牌,依托保山工贸园区昌宁“园中园”、田园生物资源加工工业园区两个平台,积极开展链条化招商工作,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二是大抓企业服务。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进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进一步加大各级关于助企纾困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对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实行一对一包保联系,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行动,及时了解掌握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加快盘活闲置厂房、设备、土地资源,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精准服务力度,力争全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户以上。三是大抓消费提质。围绕保市场主体,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鼓励各商超企业分类、分节令开展促消费活动,持续开展“彩云购车补”、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抓住元旦、春节、中秋、国庆、“双十一”等有利时机,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加快实体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内外贸企业参加进博会、南博会、广交会等知名展会,鼓励外贸企业大力开拓“一带一路”、东盟等新兴市场,主动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加快推进“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持续服务企业搭建电商平台,鼓励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培育线上消费、升级消费、定制消费等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释放民生消费潜能,助力经济复苏。四是大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推进城镇光网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城镇光纤入户率100%覆盖,并具备200M到户接入能力,自然村(20户以上)宽带通达率100%。扩大无线网络覆盖,加大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力度,优化网络覆盖,逐步形成覆盖全城的无线网络。加快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城及热点地区5G网络覆盖,并将5G基站建设纳入城乡(镇)总体规划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