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93-8/20230727-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发改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3-07-27 |
文号 | 浏览量 |
杨炳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第59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815战略”,昌宁县在国家、省、市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进一步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政策,扎实推动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普惠金融、鼓励扶持企业等惠企政策落实,通过持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盘活存量资产等,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强化上级补助项目县级财政配套支持,以“真金白银”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我县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惠企政策宣传落实。2022年以来全县完成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6.02亿元;累计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1.07亿元;兑现企业各类奖补资金1.66亿元;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共为市场主体减免房租121.76万元;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2家企业列入2023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各30万元。
二是提高执行合同审判效率。着力推进“繁简分流”,“速裁快审”机制落实,1-6月共审结涉企纠纷案件85件,合同案件审理时限不超过180天。
三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通过“政银企”座谈会、“进银行、访企业”专项行动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市场主体活动,帮助中小企业申报中长期贷款,申报项目7个,过审项目4个,2家企业获得中长期贷款支持共计700万元,扎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截至5月末全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29亿元,同比增加2.59亿元,有贷户数929户,同比增加350户;普惠小微企业有贷户数5794户,同比增加1293户。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截至目前,核准使用“昌宁核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企业8户,“昌宁红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企业4户,许可使用“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9户,“昌宁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10户,获批“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户。
五是提高企业保障服务能力。推行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内,企业简易注销公示时间压缩至20天;精简用电审批流程,居民客户、实行“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客户从报装申请到装表接电的全过程办电时间分别控制在2个、5个工作日以内;优化用水报装环节为“申请、设计施工”2个环节,压缩用水报装时长,无外线工程报装时间压缩为3天、有外线工程报装时间压缩至5天内完成,开通网上营业厅报装申请,实现网上查询、交纳水费、报修等业务;强化信息共享,建立跨部门联席办公机制,抵押登记1.5个工作日办结,一般转移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增强纳税服务水平,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持续压缩市场主体缴纳税费时限。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服务效能,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方式,全面推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完成、一次发证”,将一般性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核准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调,把政策兑现落地作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加大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梳理,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制定“一企一策”,细化工作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分批次兑付到企业,解决“奖补兑现难”的问题。持续落实县处级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主动上门,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全过程服务,加大经费、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着力打造投资洼地。加强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市场主体诉求闭环处理工作机制的运用,紧盯“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问题解决、跟踪督办、定期回访”五大关键环节,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序推进昌宁县政府机构失信专项治理,唱响“信用昌宁”营商环境新品牌。
感谢您对昌宁县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作为重点,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各类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努力打造“市场主体向往,人民群众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县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昌宁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