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3970T/20231120-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民宗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3-11-2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四线聚力”铸牢“民族共同体”带动共富裕

近年来,昌宁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针对民族村寨群众思想认识、就业技能和发展资源相对薄弱等诸多难题,多方联动,精准施策,促进各族群众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安居乐业,为建设昌宁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优势共融,打通针对内生动力不足、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在民族村寨实施“德润”工程15个520万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为核心,构架了远近结合、动静相辅、重点突出、立体多样的群众宣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乡贤、驻村工作队作用,传播党的声音,各族群众思想观念更新转变,发展致富意识、发展致富能力大幅提升,精神面貌显著改善,建设更美好更幸福新家园的热情高涨,信心倍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每年群众性文艺展演、送戏下乡活动5场次以上。聚焦精准需求,破解聚焦产业结构单一、持续增收乏力、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民族村寨实施“金润”工程项目13个2450万元,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民族传统加工业和新兴产业,做活民族地区“土特产”文章,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兴村计划5个。组建专家服务团,以“一业一专家”+“一村N专家”模式,加大技术推广更新,提效传统产业,每年开展新型农村职业技能培训5期300人次以上。2023—2025年,将完成勐统镇长山村职业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450人次,完成更戛乡打瓦村职业技能培训班6期300人次,开展苗族刺绣、服饰制作培训2期次。聚焦共建共享,突破做实“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打造“网红带货”、“商贸暨民俗文化节”“丰收节”3个助农宣传品牌,深化产销对接,拓展消费帮扶,让群众更多增产增收。把“环境整治日”写入村规民约,突出生活垃圾整治、畜禽粪污和污水处理等重点,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点5个。党组织“扩先提中治软”取得实效,3个试行村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支部领导力、战斗力、凝聚力持续增强,诉求有人管、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局面持续向好。聚焦和谐治理,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牵引,探索建立了“五组一联”、“一网统管”网格化治理、“党建引领+智慧综治”等基层治理模式,形成了“管理一张网、治理一盘棋、服务一站式”的基层治理格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善于用法律保障和促进民族团结。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工作站、村级工作室全面建成,“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100%覆盖,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回应率达100%。组建“文明乡风宣讲团”、“移风易俗示范团”等,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营造向上向善、遵纪守法、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围绕社区的民族工作着力点,探索“6+X”(6指场地设施、活动载体、志愿队伍、责任人员、配套机制、考评标准,X指多个特色项目)工作模式优化管理,先后培育了田园镇关庙社区、湾甸乡上甸社区、柯街镇华侨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