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4-1/20250620-00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人社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6-2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红茶师”劳务品牌赋能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昌宁县立足“千年茶乡”资源禀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通过技能精进与生态发展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昌宁红茶师”劳务品牌,进一步驱动红茶产业升级,群众增收,守护绿色家园,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人才强、生态美”的特色振兴之路。

技能素质提升,锻造产业“金钥匙”。昌宁县持续开展覆盖茶园管护、生态种植规范、古茶树保护性采摘、红茶初精制加工、基础茶艺等普惠性基础培训,年均覆盖5000人次以上。设立“红茶加工工”“高级评茶员”“手工生态红茶制作”“茶艺服务”等专项能力认证,强化现代加工技术、品质控制、茶文化深度解读、茶旅融合服务等核心中级技能。依托西南大学、院士工作站及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茶学研究生教育、技能大师研修等项目,聚焦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品牌营销战略、茶庄园运营管理、国际贸易规则等高阶领域,培育产业尖端人才528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全国制茶方面农业技术能手1人,中高级技能人才445人。2024年,通过技能提升、岗位扩容、服务优化三大路径,辐射带动就业超5000人,劳务经济创收4500万元,实现红茶产值35.1亿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践行全生态发展理念,筑牢产业“绿根基”。昌宁县将“昌宁红茶师”培训与推广《昌宁古茶树保护条例》《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紧密结合,纳入培训内容。推广“林——茶——草”复合生态种植模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依托“雨林、有机、富硒”生态名片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的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叶基地,认证有机茶园2万亩。建立3.8万亩茶园质量追溯体系。成立古茶树保护协会,制定保护规程,实行挂牌保护,严禁非法移植、过度采摘及使用化学投入品。累计建成标准化茶园26.6万亩。拥有2.98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基地、2.5万亩富硒茶园、11.2万亩有机茶园。开启“茶叶+旅游、文创、生态、科技、健康”融合模式,开发生态茶园观光、古茶树探秘、低碳制茶体验、茶山生态研学等精品茶旅路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立足“千年茶乡”文化底蕴,激活茶乡经济新动能,打造茶产业链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茶艺主题商街、茶韵公园商业区于一体的“红茶产业创业街区”,提供创业培训、融资对接、孵化加速等全周期服务;鼓励茶师凭技艺特长聚焦生态茶品开发、环保茶包装设计、茶渣再利用产品研发创办茶艺工作室、电商直播团队等新业态,累计孵化企业107家,其中茶产业链主体占比45%。

全媒体传播,唱响“温润世界”品牌强音。2017年,“昌宁红茶”作为云茶代表亮相外交部“魅力云南·世界共享”全球推介活动。2023年,“昌宁红茶”品牌价值达85.6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云南第一。精心策划“昌宁寻茶”系列报道、“阿奶的茶”短视频等传播内容,推动“昌宁红茶师”劳务品牌从地方向全国延伸,提升“昌宁红茶”及“千年茶乡”的全球知名度与影响力。

昌宁县以“昌宁红茶师”劳务品牌为支点,通过技能素质的纵深提升与全生态发展路径的全面贯通,实现了人才价值、产业效益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这一金字招牌必将引领千年茶乡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