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5-X/20250910-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教育体育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9-1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教师风采 | 穆建兴:坚守育人初心 做山区孩子的“筑梦人”

在滇西横断山脉的褶皱里,33年时光被酿成一坛教育的醇酒。昌宁县漭水镇中心学校校长穆建兴用12000多个日夜,坚守山区教育一线,以初心为灯、以情怀为炬,既是步履不停的“追光者”,更是为山区孩子编织梦想的“筑梦人”。

从青丝到白发,穆建兴的足迹踏遍漭水镇、湾甸乡等15所山区小学。他始终坚信,改变大山未来的关键在于重塑教育生态。2019年,他创新打造的“137”育人模式,以“红色理想铸魂、橙色活力赋能、金色感恩润心”等七种色彩为钥,解锁孩子成长密码。红色课堂上,老党员讲述长征故事;橙色操场上,佤族木鼓舞跳出少年意气;金色农场里,孩子们弯腰种下感恩的幼苗……七种色彩交织成虹,让教育回归生命本真。

穆建兴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这些‘种子’,等它们在春天发芽。我们要培养的是眼里有光、脚下有根、心中有爱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孩子都该有绽放的舞台,每个老师都能成为‘燃灯者’。”

2016年,一堂偶然的诗歌课在穆建兴心中埋下“用诗歌温暖孩子”的“种子”,他深知诗歌能为留守儿童搭建心灵的桥梁,经过三年筹备,2019年,“是光”诗歌课在学校全面落地。从融入语文课到成为校本课程,从山区教室延伸至全国舞台,孩子们用稚嫩的诗笔写下对世界的想象。五年多来,“是光”诗歌被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专题报道,让山乡的诗韵传向四方,让更多的孩子在诗歌中找回自信与温暖。

“诗歌课太好玩了,它就像一个会说话的好朋友,陪伴我们成长。我们的穆校长总是微笑着关心我们,他像温暖的阳光陪伴我们成长,他的每一句鼓励都让我们信心满满,穆校长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校长。”漭水镇中心学校六(1)班学生杨薏琳说。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穆建兴带着学校全体教师从“全市中游”奋起直追,如今已跃进前十,并建立“青蓝工程”,着力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已培育出1名国家级乡村优秀青年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

“穆校长说,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孩子看见山外的梦。”漭水镇中心学校教师龙如娟说,“在穆校长的带领和帮助下,我成为一名幸福的诗歌教师,和穆校长一起做孩子们的‘筑梦人’,用诗歌托起孩子们美好的未来之梦。”

33载春秋流转,穆建兴用脚步丈量初心,用情怀浇筑梦想,他是山乡教育的“守夜人”,更是孩子们眼中的“造梦师”。当七种色彩在校园流淌,当诗歌点亮心灵之光,当一批批孩子从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终于懂得:所谓教育的坚守,从来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用生命点燃生命,让每个梦想都能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