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5-X/20250627-00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教育体育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6-2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润童心——昌宁县第二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6月19日,昌宁县第二幼儿园特邀苗族服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发秀老师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苗族文化体验之旅,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种子。

上午,杨发秀老师走入班级,为孩子们揭开昌宁苗族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从服饰上承载的历史记忆与美好祈愿,到每一件精巧银饰背后的故事;从繁复纹样里隐喻的日月山川、花鸟鱼虫,到色彩搭配中蕴含的深厚民族情感。当杨老师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苗纹图案时,孩子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发出阵阵惊叹。

在随后的画苗纹小课堂中,杨老师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苗纹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她告诉孩子们,苗纹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苗族人民生活和信仰的体现。孩子们认真聆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小心翼翼地描绘着心中的苗纹。尽管线条还略显歪扭,但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苗族文化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下午的课堂则聚焦于师资力量的培养。杨发秀老师面向全体班主任,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苗族刺绣培训。她亲自示范了平绣、锁绣、十字绣等多种苗族刺绣传统针法。老师们围坐在桌旁,全神贯注地学习,时而低头操作,时而抬头观察杨老师的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杨老师耐心细致地解答着每位老师的疑问,对老师的针法进行个别指导,苗族刺绣的魅力在指尖流淌,也为我们后续开发特色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撑。

杨发秀老师带来的不仅是昌宁苗族刺绣技艺的传授,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情传递,有力推动了昌宁县第二幼儿园课程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内涵发展。未来,昌宁县第二幼儿园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基,持续推动昌宁苗族服饰文化从博物馆到课堂的生动“活化”,让孩子们可听、可看、可触摸、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