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5-X/20240428-00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4-04-28 |
文号 | 浏览量 |
春雨落,万物生,人间暮春好风光。当“谷雨”遇上“读书日”,二者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23日,昌宁县湾甸民族初级中学开展了“书香浸润校园 培育劳动精神”主题活动,通过“阅读+劳动”,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引导中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让同学们穿越节气之美,弘扬农耕文化,锤炼劳动品格。
阅读经典中的劳动美。老师和家长是最好的领读者,同学是最好的阅读伙伴。读书廊上师生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引导学生在阅读该书目时去发现、记录、总结,共产党人的艰辛、努力和奋斗。感悟红军将士们在长征途中吃过树皮、嚼过草根,最终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险阻取得胜利的精神。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进行生产劳动,种植农作物,体验团结的力量、劳动的艰辛,感恩大地给予我们丰富的物产,热爱劳动,珍惜各种形式的劳动成果。
读书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精神之境组成部分取决于其读书水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们不仅要感悟劳动精神,更要做披荆斩棘的前行者。
阅读教材中的传统节气。于漪老师曾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要将传统节令教学引入课堂中。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通过阅读九年级语文教材,帮助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深刻理解各节气的气候学含义,懂得节气是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时间观念的表达形式。引领学生追溯中国悠远农业文明源头,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味道,感受现代农耕文明的魅力。
浸润书香体味农业智慧。品阅读之趣,享劳动之美,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感受。
“播种是节气的开始。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湿度进一步加大,极其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最佳时机。”走进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老师除了向孩子们传授春耕的知识和技巧,还教会他们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和特点。劳动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基地打造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墙”,穿越泥土,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二十四节气农业和生态、节庆和民俗,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古人的农业智慧,感受书香。
校园的书香,泥土的醇香,浸润着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灵。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止有“泥土”,还要有新内涵,新载体,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手捧书香,脚踏土地,去追寻,去体会。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提升劳动教师专业素养,陪伴孩子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