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5-X-11_B/2018-0717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教育体育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18-07-1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三项措施抓好教育扶贫

2018年以来,昌宁县抓好“三主四找两资助”工作,推动教育扶贫工作。

一、“三主”,压实工作责任。一是政府主体。严格执行“双线六长”责任制,奏响宣传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申请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四步曲”,先后开展教育法规宣传4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组织乡村组干部开展劝返辍学失学的学生2167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100%入学。二是学校主责。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建成学生辍学失学动态数据库36个,掌握学生动态。同时,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进行全员家访,改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三是教师主动。建立“三加三联”学校党建工作机制,36个党组织统筹,1560名党员教师牵头,其他教师参与,主动联系一个贫困家庭、联系一名学生、一名农村党员,家校联系实现全覆盖,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加通畅。

二、“四找”,突出问题导向。一是找准问题。采取“一生一案、一生一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等特殊群体进行教学帮扶。二是找准措施。对因残辍学但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全县有特殊儿童298名,其中在特殊学校就读97名,送教上门81名,随班就读120名。因厌学、外出打工经劝返不能返校和其他原因短期走读的学生,实行教师“1对1或1对2”联系制度,通过微课形式开展远程教学服务。全县288名教师对96名儿童进行远程教学服务。三是找回自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学生喜爱的计算机、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推广普及“茶文化”“永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地方民族文化作为校园“大课间”内容。同时,严格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打击校园欺凌,营造和谐校园。四是找回亲情。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县村完小以上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网络和爱心电话,定期让孩子与在外打工父母交流。

三、“两资助”,补齐入学短板。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资助。上半年,先后兑现国家资助政策3446.54万元,惠及学生7426人次。二是千方百计争取社会资助。争取社会资助1100万元,确保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00%得到资助,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学,不因贫失学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