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310/20250925-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珠街乡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9-2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珠街:乡村工厂破发展难题 合力绘就产业富民新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珠街乡以“党建引领、产业先行、工厂带动”为路径,打造工业辣椒、核桃精深加工两大乡村工厂,走出山区民族乡特色振兴路,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破局发展痛点,乡村工厂落地生根

为破解产业结构“偏”,农作物附加值低,优质资源难成富民资本等难题,珠街乡转变“靠山吃山”传统思维,确立“把工厂建在乡村、让产业扎根乡土”思路,围绕“特色资源→加工转化→市场对接”全链条,聚焦工业辣椒、核桃两大本土优势品类,建设乡村工厂,推动“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农民变工人”。

二、聚焦两大产业,工厂带动增收见效

(一)工业辣椒工厂:小作物撑起“红火产业”

以党建领航,创新“粮后+”轮作模式,利用低热河谷光热条件,引导农户在粮食作物收获后种工业辣椒,实现土地“一年两收”,还整合村集体闲置场地、农机设备作保障。2024年,全乡工业辣椒种植2715亩,产量1357.5吨,总产值超1336万元,土地利用效率较传统种植提升40%以上。同时,构建“公司+合作社+村集体”机制,合作社统一引优良品种、组织标准化种植,对接晨光生物、云南白药等龙头企业签订长期收购订单。建设的标准化初加工车间,配备2条自动化烘干生产线,年烘干能力超300吨,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务工,年均提供岗位2200人次,农户“种植+务工”户均年增收1.5万元。

(二)核桃加工厂:老资源焕发“新活力”

针对19.28万亩泡核桃林“产量高、附加值低”问题,珠街乡以“党建+产业升级”优化种植布局、推广生态技术,还依托“招小商·促增收”行动,鼓励本土能人办厂,填补精深加工空白。加工厂坚持“惠民为本”,收购环节对散户、脱贫户敞开大门,打消小农户“卖果难”顾虑。旺季年均提供季节性岗位1600人次,务工人员日均收入170元,实现“家门口务工、顾家挣钱两不误”,累计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三、激活振兴动能,探索可复制样本

如今的珠街乡,村民市场意识提升,年轻人返乡创业增多,乡村治理参与度提高,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其以乡村工厂为支点,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特色产业的发展经验,为山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