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6310/20250127-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珠街乡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5-01-27 |
文号 | 浏览量 |
在昌宁县珠街彝族乡,春节的气息如同山间初绽的繁花,一点点弥漫开来,勾勒出一幅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画卷。段永华,一位1968年出生的彝族汉子,和他的妻子段映菊,便是这幅画卷中生动的描绘者,他们的经历,串联起了珠街乡的过去与现在,展现出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美好轨迹。
回溯到二十多年前,段永华夫妇专注于民族服饰加工。一针一线中,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也寄托着对生活的质朴期望。那时的珠街乡,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村民们大多将资金花在维持基本生活上。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鲜少有蔬菜和水果的身影,过年对于他们来说,更多是一家人的团聚,至于年货,饵丝粑粑都是自家动手加工,对联也是请识得文墨的人挥毫书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纷纷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多。段永华察觉到,老人们上街购物极为不便。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捕捉到另一个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在悄然提高。大家不再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简单年货,开始愿意花钱购买更丰富多样的商品。看到这个商机,也为了帮助留守老人解决购物难题,段永华毅然踏上了新的创业之路。他做起了小百货生意,妻子继续经营服装店,而他自己则开着小货车,穿梭在珠街的各个村寨,批发销售水果蔬菜,到了年关,更是忙着售卖年货。
如今,每至春节前夕,段永华的小货车便成了彝乡山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他驾车缓缓驶入村子,大喇叭里传出热情的吆喝声:“卖水果、卖蔬菜!”虽然没有多余的词缀,但这声音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不一会儿,村民们便从四面八方迅速围拢过来。人群里,有位村民笑着喊道:“段老板,我们等你好久了!”大家一边挑选着心仪的年货,一边和段永华唠着家常,现场热闹非凡。摊位上,红彤彤的灯笼和春联、各式各样的水果、村子里过年必吃的粑粑饵块应有尽有,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大家都夸段永华家的商品好吃新鲜。到庆美村出摊时,村子里的打歌队还自发地为段永华夫妇唱上一首歌:“我们都是一家人,红红火火过一年!”歌声飘荡在珠街大山的上空,将彝家人的幸福带向远方。
在这热闹的场景背后,是珠街乡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有力见证。过去,买年货是一件精打细算、能省则省的事,如今,大家更注重品质和多样化。人们挑选年货时,不再仅仅考虑价格,而是更关注商品的质量和口味。这一转变,无疑是生活富足的生动体现。
在这其中,段永华与珠街村立达小组赵登华老人夫妇的故事,更是为春节前夕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情。赵登华老人夫妇已年过九旬,长期在村里开铺子。多年来,段永华一直义务帮老人捎货,而且始终秉持着诚信经营的原则,从不缺斤少两。每次交易,两人之间传递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一份信任与关怀。这份纯粹的情谊,在岁末年初的时节,显得格外珍贵,诠释着平凡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段永华的经历,是偏远山区无数创业者的缩影。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敏锐地捕捉着机遇,勇敢地尝试新的领域。他们的努力,不仅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珠街乡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年货采购的变化中便可见一斑。曾经简单朴素的过节方式,如今已被丰富多彩的年货所取代。这不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在热热闹闹的年货交易中,我们看到的是偏远山区的蓬勃生机,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珠街乡的土地上,正以全新的姿态绽放着光芒。它见证着段永华夫妇的奋斗历程,更见证着整个珠街乡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华丽转身。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未来的日子必将如春节的烟火一般,绚丽多彩,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