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64XP/20250430-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耈街乡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5-04-30 |
文号 | 浏览量 |
又是春茶飘香的季节,澜沧江东岸的耈街彝族苗族乡,茶叶的清香从大山中溢出,让春天的气息更加清新宜人。
“我们耈街种茶历史悠久,在我印象中有很多自然生长而成的古茶树,也有马帮从巍山那些运过来茶果自己秧苗的栽培型茶园,茶很多,春季一街子都是卖茶人。”如耈街乡退休干部叶培德所说,茶是耈街几代人的记忆。虽然说到耈街,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烤烟、核桃、耈酒,其实耈街一直有茶,还在在一度时期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那时耈街茶十分走俏。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产业更迭,被逐渐淡忘。
“20世纪70至80年代是耈街茶发展最好的时候,凤庆、下关、巍山、永平、昌宁人都到耈街来买茶,团山、阿干、新厂都有茶叶初制所。那个时候大面积种植茶叶国家还给贷款,一般就是春季采茶卖茶,10月完采茶果,供销社统一收购后又对外销售。”老干部李洪章深情地回忆道。
他们的话,在耈街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的调查结果中以及《杨善洲与昌宁》一书的记录中都得到了印证。翻开《杨善洲与昌宁》一书,其中记录了杨善洲老书记在20世纪70年代多次到耈街调研工作对茶产业发展的要求,他知道耈街是山区,山区适合发展经济林木,所以他要求大力发展茶叶,改善生活水平,要求群众和集体都要栽茶。当时的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抓茶园改良和加工营销,加大茶叶生产建设力度,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效益。
从耈街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了解到,耈街70%以上的地区,光照适中,年温差小;雨量充沛,且漫射光多,云雾期长;土壤多为酸性、缺磷,土质肥沃,生态环境较好,气候、地形、土壤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茶生长,促成了野生古茶树的生长,也决定了耈街茶叶品质的优良。耈街作为澜沧江古道的重要茶马驿站,一个商贸交流点,少不了茶叶的交流,这也是耈街汇集了多种茶树资源的原因之一。
关于古道与茶,在阿干山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民国时期,地主茶兴贵家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为保平安,茶兴贵无条件供养了这群人半年时间,临走时向他借了4匹骡马,承诺届时带着勐库茶籽回来表示感谢。近两年时间过去了,这群人仍未归来,大家都以为是被骗了,但后来真的驮回了茶籽。茶兴贵便培育了勐库茶苗,在耈街范围内进行移栽种植。
随着产业的更迭,茶叶产业在耈街逐渐被其他产业替代,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多年来,耈街茶的好品质没有被人遗忘,“新茶人”的加入,将茶叶销售到全国各地,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到耈街看茶喝茶,更有人直接每年到古茶树群查看茶叶情况,随即点树订茶。
土生土长的耈街人罗雪芯发现阿干的古树茶资源,开始了走上了耈街茶加工这条路。她说:“我的茶所现在也算是步入正轨了,一路走到现在不容易,很多次都想要放弃,但想到我们耈街这么好的茶,这个是真的天然有机茶,放弃了很可惜,就又咬牙坚持了下来。2024年我制的茶全部售空,耈街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欢,我对接下来地发展充满信心。”
位于水炉村的老公社茶园在新老板杨用平的管理下有了新发展。和土生土长的耈街人罗雪芯不同,杨用平和耈街茶结缘则是源于一次普通的喝茶经历。作为一个爱茶者,他在和朋友喝茶时,品到了一款很中意的茶,经过追踪,最终在水炉茶园找到了这款钟爱的茶,开始了制耈街茶之旅。杨用平说:“我眼里的耈街茶,品种丰富,生态有机。高海拔高温差高森林覆盖率,造就了耈街茶物质积累丰富、香型丰富的好品质。”
据统计,耈街现种茶面积12365亩,有古茶树8675株,干茶年产量41万公斤左右。耈街野生古茶树天生天养,其他栽培型茶树为“放养”型生态茶,发展潜力十足。耈街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沧江古道重要驿站的茶马故事,值得持续探究。(孙继敏 李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