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615A-/2021-0331002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更戛乡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1-03-31 |
文号 | 浏览量 |
更戛打瓦:齐心打好“六张牌” 同心浇开幸福花
昌宁县更戛乡打瓦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户1385人(其中苗族153户721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打瓦村聚焦弱、散、穷等突出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共进,共克时艰。全村317户1385人贫困人口实现全面清零,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91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13元,村内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打好党建牌。一是抓组织强基础。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任务、责任、项目清单,层层压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收入稳步实现5万元以上。二是抓班子促提升。结合村“两委”换届,调整“两委”班子成员2名,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战斗力不断增强;强化班子教育培训,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三是抓队伍增活力。抓实发展党员工作,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把党员教育培训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提高党员学习效率,强化党员党性锻炼和能力提升。
打好帮扶牌。一是坐镇指挥抓谋划。战区指挥长立足打瓦贫情,实地调研、专题研究、深入分析,牵头制定脱贫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二是选优派强工作队。挂包单位结合实际选优派强驻村工作队员,真正把挂包单位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脱贫优势。三是深入农户议思路。挂钩干部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重点,深入农户询问了解贫困原因,共商共议脱贫发展思路。四是争取项目强基础。各级挂包单位多方筹措项目资金,累计实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沪滇协作等项目39个,共计完成投资17431.9万元。
打好产业牌。一是立足村情实际,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引进烤烟、香料烟、蚕桑、坚果、芒果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壮大生态猪、高峰黄牛等特色养殖,探索发展红豆杉、滇重楼等中药材种植,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二是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精准化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立体化、多元化,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打好搬迁牌。紧紧围绕“建组织、强服务、促发展”的思路,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新建龙王坪子、大白路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148户68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5户666人。
打好文化牌。深化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将脱贫攻坚与“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结合起来,持续教育群众、启发群众,提升文化自信,增强群众脱贫动力。
打好治理牌。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依法打击扶贫领域“十种乱象”;规范完善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传承特色苗族文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