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07F/20250905-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湾甸乡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9-0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湾甸:小循环撬动大增收 玉米产业焕发新活力

近日,湾甸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金黄的玉米穗被陆续采收,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在小型绿色农业循环产业园的带动下,湾甸的玉米产业得到延伸,尤其在今年雨水偏多的气候条件下,玉米脱粒烘干厂的高效运转为农户稳稳守住了“丰收果”。 “要是没烘干厂,今年这么多雨,玉米放几天就发霉了。”下甸村芒胆村民小组村民李富军说:“现在收了玉米就直接拉到厂里卖,不担心坏,还能卖出好价钱。” 玉米脱粒烘干厂负责人字冉介绍道:“我们厂每天能处理200吨左右湿玉米,通过专业设备能够很快地将玉米脱粒烘干,截至目前共收购处理玉米4000吨。不仅本地农户,周边乡镇的种植户也会把玉米运过来出售,预计本季能帮助农户减少损失超25万元,实实在在稳住大家的‘钱袋子’。” “往年玉米秆要么烧掉要么烂在地里,现在不一样了,收完玉米还能把秆子卖去做青储饲料。”来自上甸村祥和小组种植户茶建峰一边整理刚采收的玉米,一边说道,“这都是小型绿色农业循环产业园带来的好处,我家今年只种了12亩玉米,但玉米秆也卖出了1000多块,到时候青储饲料加工厂直接来地里收割玉米秆,我们省时省力还能有不少的收入。”玉米收获后的秸秆,也不再是“放也没处放,烧又污染”的负担。 这一转变,正是湾甸乡推动“小型绿色农业循环产业园”建设结出的硕果。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何文杰介绍道:“产业园通过整合加工企业和农户资源,系统延伸了玉米产业链,今年湾甸乡种植大春玉米约4万亩,亩产玉米包约700公斤,总产值超3000万元,近六成秸秆都能转化为青储饲料、生物质燃料等,按每吨200 元的收购价计算,可为农户额外增加收入约400万元,真正让群众实现了‘种一片玉米、赚两份收入’。” 从脱粒烘干减损,到秸秆变废为宝,湾甸乡以绿色循环为导向,不断夯实玉米产业的全链条布局,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据了解,在今年玉米产业整体收益中,青储加工与烘干减损带来的收益能达到百分之十五。产业园为农户撑起了增收“保护伞”,也为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