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607F-/2021-0406002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湾甸乡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1-04-06 |
文号 | 浏览量 |
1、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族的基本特征是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3、我国有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哪个?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
4、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5、我国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6、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8、党的民族政策“一个坚定、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维护、五个认同、六个相互”分别是什么?
“一个坚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六个相互”: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9、在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是什么?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四个人人” 指的是什么?
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11、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是什么?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12、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八个坚持)是什么?
(1)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4)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8)坚持依法治国。
1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1)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坚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政策。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8)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14、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总目标是什么?
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
15、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应首先加强什么教育?
首先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16、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什么为引领?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17、中华民族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元-体格局,具体指什么?
中华民族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18、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19、处理民族问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0、目前我国有几大宗教?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21、民族工作“三性”宗教工作“五性”是什么?
民族工作的“三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
宗教工作的“五性”: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22、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3、什么是“三非”活动?
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
24、宗教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25、管理宗教事务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
26、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包括哪几章?
总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宗教财产、法律责任、附则共九章七十七条。
2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的、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工程,是通过活动实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
2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29、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0、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
(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活力。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建立和健全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使自治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违法犯罪活动。
31、民族团结的“三个不忘”是什么?
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
32、中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33、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4、民族乡属于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吗,为什么?
不属于。我国对于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通过在这些地方设立民族乡办法,使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能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政治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形式,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35、什么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产生活、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相沿成习、广泛流传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
36、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37、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要从点滴做起,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不去冒犯少数民族的各项禁忌等等。
38、我国对公民确定、更改民族成分有哪些规定?
国家民委、公安部于2015年6月16日联合发布《中国公民民族成分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主要内容有:
(1)公民的民族成分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名称为准。
(2)公民的民族成分,只能根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分确认、登记。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3)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分,确认其民族成分;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分不同的,应该根据其父母签署的民族成分填报申请书予以确定并登记。
(4)公民成分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5)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分一次。①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分与直接抚养一方不同的;②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分与继父(母)的民族成分不同的;③其民族成分与养父(母)的民族成分不同的。
(6)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分申请变更一次。
39、什么是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0、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16字方针是什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4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42、如何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3、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是每年的几月份?
每年的1月份。
44、巩固民族团结要做到“三个像指的是什么?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45、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为云南发展确立了“三大战略定位”是什么?
云南省三个定位战略目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46、我们伟大祖国历史前进的主旋律是什么?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47、“四个意识”的内容是什么?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8、“四个自信”的内容是什么?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9、“两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5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什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依靠力量?
56个民族的团结和力量。
51、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
52、统一战线工作要促进五种关系的和谐,五种关系是什么?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53、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法律、法规和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服饰习惯、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
54、中央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55、民族团结进步的四项教育是什么?
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的教育。
56、在创建工作中要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
二是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三是正确把握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
四是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五是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
57、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58、什么是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59、我国56个民族有哪些?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白族、朝鲜族、侗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满族、土家族、瑶族、达斡尔族、东乡族、高山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仫佬族、羌族、水族、土族、佤族、阿昌族、布朗族、毛南族、普米族、撒拉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仡佬族、保安族、德昂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京族、怒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基诺族、珞巴族、门巴族、塔塔尔族。
60、为什么把除汉族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61、我国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哪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
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回族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62、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任务?
(1)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2)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6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理念?
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6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体要求?
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66、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是什么?
发展是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
67、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各族群众的关系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6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
44个
70、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把_______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培养、选拔、使用和交流机制。
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
71、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是什么?
每3年创建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0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1000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巩固和深化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覆盖全省的创建格局。
72、云南共有几个民族自治县、几个边境县(市)?
云南共有29个民族自治县,25个边境县(市),其中包含保山腾冲市和龙陵县。
73、《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于2019年1月31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74、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75、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是什么?
每3年创建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0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1000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巩固和深化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覆盖全省的创建格局。
76、云南共有几个民族自治县、几个边境县(市)?
云南共有29个民族自治县,25个边境县(市),其中包含保山腾冲市和龙陵县。
77、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目标?
全市2021年通过省级验收并积极申报国家验收命名,龙陵县在上半年通过省级验收,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3个县(区)在下半年通过省级验收,并积极申报国家验收命名。
78、保山市成功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是哪个县(市、区)?
2020年腾冲市成功创建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79、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是指哪“九进" ?
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
80、昌宁县域有多少个世居民族?多少人?
2020年末,昌宁县域有汉、彝、傣、苗、布朗、回、白、傈僳8个世居民族354466人。
81、昌宁县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两个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彝族,人口23939人,占总人口的6.7%,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为:傈僳族,人口631人,占总人口的0.18%。
82、昌宁县有几个民族乡?分别是哪几个?
共有3个民族乡,分别是珠街彝族乡、耈街彝族苗族乡、湾甸傣族乡。
83、昌宁县有几个民族村?分别是哪几个?
昌宁县共有17个民族村,分别是:珠街乡10个:岔河村、庆美村、珠街村、子堂村、金宝村丶黑马村、比此村、谷满村、羊街村、从岗社区;耈街乡4个:打平村、土皮太村、阿水村、栗木村;柯街镇芒赖社区;湾甸乡上甸社区;勐统镇长山村。
84、昌宁县5个散杂居乡镇分别是哪几个?
柯街镇、卡斯镇、勐统镇、更戛乡、田园镇
85、昌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有”标准是什么?
在创建工作中要做到“十个有”,即:一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二是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三是有一张挂牌督战的任务清单;四是有一个重点突出的汇报材料(县级还要有一个特色鲜明的汇报片);五是有一批讲解得好的解说员;六是有一条亮点纷呈的检查验收路线(县级要有2—3条);七是有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点;八是有一份精美的宣传折页;九是有一份对标对表、实事求是的自检自查报告;十是有一套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
86、昌宁县有哪些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共26个,分别是:昌宁县更戛乡打瓦村打么沟村民小组、昌宁县更戛乡米河村新寨村民小组、昌宁县卡斯镇卡斯社区街子村民小组、昌宁县卡斯镇卡斯社区光明村民小组、昌宁县卡斯镇卡斯社区赵家村民小组、昌宁县卡斯镇卡斯社区谷洞山村民小组、昌宁县卡斯镇卡斯社区砂坝村民小组、昌宁县卡斯镇卡斯社区石桥村民小组、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火皮地村民小组、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松林村民小组、昌宁县勐统镇勐统社区新城村民小组、昌宁县田园镇关庙社区关庙村民小组、昌宁县珠街乡子堂村殷家寨利皮村民小组、昌宁县珠街乡珠街村居上平路村民小组、昌宁县珠街乡黑马村大村村民小组、昌宁县珠街乡岔河村古路村民小组、昌宁县珠街乡羊街村兴龙村民小组、昌宁县湾甸乡上甸社区帕旭村民小组、昌宁县湾甸乡上甸社区马棒村民小组、昌宁县湾甸乡上甸社区城子村民小组、昌宁县耉街乡阿水村下阿水村民小组、昌宁县耉街乡栗木村小箐村民小组、昌宁县耉街乡耈街社区茶花箐、龙坦村民小组、昌宁县耉街乡耈街社区土毒村民小组、昌宁县湾甸乡小街子村完全小学、昌宁县帕旭佛寺。
87、昌宁县有哪些单位成功创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共15个,分别是:昌宁县政协、昌宁县委组织部、国家税务总局昌宁县税务局、昌宁县耉街彝族苗族乡、昌宁县柯街华侨社区、昌宁县田园镇勐廷社区、昌宁县湾甸乡小街子村完全小学、昌宁县珠街彝族乡珠街完全小学、昌宁县柯街镇芒赖村彝族傣族完全小学、昌宁县更戛乡打瓦村苗族完全小学、昌宁县耉街彝族苗族乡打平村完全小学、昌宁县帕旭佛寺、昌宁县人民医院、昌宁县公安局、昌宁县耉酒酿造有限责任公司。
88、有哪些单位成功创建县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共36个,分别是:县委组织部、县政协、县审计局、国家税务总局昌宁县税务局、县林草局、耈街彝族苗族乡、卡斯镇新谷村、柯街镇华侨社区、柯街镇芒赖社区、湾甸乡小街子村、珠街彝族乡从岗社区、勐统镇长山村、田园镇勐廷社区、更戛乡西桂村、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村 、田园镇新城社区、耈街彝族苗族乡打平村完全小学、湾甸傣族乡大城村完全小学、湾甸傣族乡下甸村完全小学、湾甸傣族乡小街子村完全小学、湾甸傣族乡中心完全小学、 珠街彝族乡珠街村完全小学、 更戛乡打瓦村苗族完全小学、柯街镇芒赖村彝族傣族完全小学、清灵寺、城子清真寺、勐廷清真寺、帕旭佛寺、县人民医院、 珠街彝族乡中心卫生院、县公安局、田园镇派出所、耈街彝族苗族乡派出所、勐统镇派出所、湾甸傣族乡派出所、昌宁县耈酒酿造有限责任公司。
89、昌宁县有哪些单位、场所被评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共3个,分别是:耈街乡苗族服饰传承馆、田园镇新城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档案馆
90、昌宁县有哪些单位、场所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共2个,分别是:田园镇新城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91、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的工作目标?
主要是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以建设“效能机关、服务机关、和谐机关”为载体,重政策促落实,深入开展“访民情、聚民心、惠民生、做表率”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
92、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乡镇”的工作目标?
以实施“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为载体,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93、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村(社区)”的工作目标?
以“交往交流交融”为载体,通过搭建“民族事务服务中心”、“民族之家”等服务平台,重服务促交融,深入开展“新服务、新风尚、新生活”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
94、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企业”的工作目标?
以“调结构、促发展、做贡献”为载体,深入开展“企业参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企业为民族地区引资引智、企业吸纳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企业参与光彩事业和脱贫攻坚”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95、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学校”的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石,学校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民族特色文化校园”、“文明学校”等为载体,重思想锻炼、信念培养、操守培育,在全县中小学校(含职校)持续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96、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宗教场所”的工作目标?
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为载体,深入开展“五进”活动,重引导促适应,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观教堂”。
97、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军(警)营”的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结对子、交朋友、抓宣传、促帮扶”活动,以“军(警)民一家亲”、增进“鱼水情”等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军(警)营”。
98、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医院”的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和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医院”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
99、昌宁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景区”的工作目标?
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
100、云南“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哪五进?
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建设进宗教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