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07F-/2021-0423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湾甸乡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21-04-2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湾甸傣族乡基本情况

湾甸傣族乡基本情况

湾甸,傣语名“勐雅”,意为“平坦的坝子”,位居昌宁县西南部,处两市(保山市、临沧市)三县(昌宁县、施甸县、永德县)结合部,东连更戛,南临镇康河,西与施甸县相邻,北与鸡飞镇接壤。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9公里,距保山城114公里,乡域内公路里程达71公里,大链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与施孟二级公路首尾相连,直通清水河中缅国家一级口岸。

全乡国土面积316平方公里,集镇面积2.43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056米,最低海拔608米。年平均气温22.2℃,年降雨量882.6毫米。耕地总资源为88475.09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85053.09亩,临时性耕地面积3422亩。有效灌溉面积72493.88亩,存量建设用地500余亩。辖区有枯柯河、攀枝花树河、姚关河等大小河流11条、沟渠72条。有库容24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有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000亩,千亿斤粮食项目区3400亩。有110KV变电站1座。

全乡辖1个农村社区、4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有汉、傣、彝、回、苗等12种民族。2020年末,有常住户5626户,乡村常住人口18727人,汉族人口12946人,少数民族人口5801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3亿元,实现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73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7元。

湾甸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宜种植甘蔗、香料烟、冬早蔬菜、热带优质林果等作物。水稻一年两熟,玉米四季可收。青枣、西瓜、芒果、荔枝、火龙果等新鲜水果轮番上市,长年不断。每年11月份—2月份,辖区3万亩无筋豆、豇豆、苦瓜、辣椒、茄子规模上市,集中装运远销俄罗斯、日本等国家。2020年,全乡种植粮食63955亩,实现产量21754吨,种植蔬菜35540亩,实现产量62930吨;种植西瓜9030亩,实现产量17110吨。

湾甸乡以“兴产业、聚人口”为目标,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营造淳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展现傣族、彝族民居风貌,融入现代商贸元素,丰富地域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区域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一体化,着力构建“一心、一带、二区、三园”的“1123”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集镇和村庄发展空间结构,一心,即:以集镇建设为中心,以上甸中心集镇为核心,以下甸、大城为补充,加大居住、商贸、公共服务、旅游服务建设,带动全乡整体发展。一带,即:以大链二级公路湾甸段为经济发展带,通过便捷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服务、果蔬交易加工冷链物流等优势主导产业,带动全乡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二区,即:以东部山区地带为主形成山地林果种植经济区,主要种植泡核桃、坚果、柠檬等经济林果;以坝区为主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区,主要种植蔬菜、葡萄等高效产业。三园,即:依托坝区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发展有机蔬菜、葡萄、柠檬、坚果等特色果蔬产业,建设集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园;以亚热带自然风貌,以马棒山公园、湿地公园、大石城古战场遗址、移民安置区等为依托,开发以傣族、彝族文化为背景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建设特色休闲娱乐园;依托上甸低热河谷气候、土地、区位优势,建成果蔬加工贸易物流园。将湾甸乡打造成为集民俗文化、商贸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昌宁县南部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