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86Y-/2021-1201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柯街镇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21-12-0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柯街芒赖社区:“党建+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美好生活

柯街镇芒赖社区位是一个汉族、彝族和傣族聚居的社区,辖10个村民小组601户2661人,其中彝族161户667人,占总人口的25%,傣族116户601人,占总人口的23%,下设4党支部,有党员94名。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1236”模式做大做强千亩蔬菜、千亩水果、万元人均蔬菜收入的“千千万”工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020年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56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

高举“一面旗”

芒赖社区始终高举党的领导这面旗,带领群众发展冬早蔬菜等产业,实现民族融合、产业兴旺、群众富裕。2020年,被评为全市“十强支部”。

走好“两条路”

走民族团结示范路子,民族融合一家亲。

实现生产融合、生活融合、文化融合,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2013年,芒赖社区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昌宁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县首批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单位。

走特色产业发展路子,产业兴旺聚民心。

通过不断推广“标准化大棚蔬菜+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芒赖蔬菜逐步显现反季供应、品种齐全、产品无公害等特点,实现品种淡、旺季调剂与严冬季节供应补充,芒赖蔬菜反季供应、品种齐全、产品无公害,实现品种淡、旺季调剂与严冬季节供应补充,种植0.5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4500万元。2020年,芒赖社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蔬菜示范村。

当好“三种人”

当好政策的“翻译员”。

针对社区汉族、傣族和彝族杂居的特点,把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惠民利民举措和农村实用技术等用少数民族语言及通俗易懂的白话宣传给群众,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民心、落地开花。

当好邻里的“和事佬”。

本着“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原则,依托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依靠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村干部的大事,尽心尽力当好群众之间的“和事佬”,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赢得民心、凝聚民力。

当好致富的“引路人”。

党员干部带头尝试种植大棚辣椒。目前,冬早蔬菜产业已成为芒赖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601户农户中有568户种植冬早蔬菜5000亩。

党建领航“六个好”

好队伍。

芒赖社区成立党组织以来,不断加强组织、队伍、活动、制度和保障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书记“领头雁”作用,抓党建促发展成效明显。社区党总支和下设4个党支部全部完成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多次被市委、县委和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好基础。

近年来,累计建成村组道路10.8公里,解决601户群众出行难问题;实施水利工程项目7个,保障601户群众饮水安全以及5023亩土地灌溉用水。水网、路网日益完善,电力、通信网络全覆盖。

好环境

依托佛寺、象山金塔等建筑和拜佛、泼水节、赶摆等活动,芒赖国家级AA景区挂牌,全域旅游创建取得实效。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打造农家乐、采摘园和民族文化园,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日等特色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打牢生态宜居基础。

好民风

以文明村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契机,用好民族文化、党员、农业技术推广和医疗等五支志愿服务队,坚持思想引领,注重实践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打牢乡风文明基础。2001起连续被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施家洼自然村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镇”。

好服务

建立垃圾清运制度,有效解决群众生活垃圾乱倒乱堆的“老大难”问题。大力弘扬“诚孝俭勤和”社会新风,将会议开到小组、院落,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打牢治理有效的基础。

好生活

用好用活“一村一品”示范村品牌,冬早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走’到大江南北,甚至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2020年,实现人均蔬菜收入达16500元;601户群众中,319户购置了家庭轿车,486户建起了两层小洋楼,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打牢生活富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