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51C/20250627-00003 发布机构 昌宁县大田坝镇
公开目录 社会保险 发布日期 2025-06-2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大田坝镇:扎实推进“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

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防贫帮扶政策(以下简称“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田坝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创新方式,通过组建“三支队伍”、聚焦“三个统一”、抓实“三看工作法”,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识别的新路子。

建强“三支队伍”,筑牢组织保障

高效推进试点,组织保障是关键。大田坝镇着力构建三支力量:统筹协调专班“强领导”。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整合民政、乡村振兴、医保、教育等部门力量,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明确目标、路径和责任,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协同破壁“优分工”。明确一名副镇长同时分管民政救助与防止返贫监测工作,从分管领导层面打破部门壁垒,确保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政策互补,形成“一盘棋”格局。三级联动“广覆盖”。创新“1+5+N”推进模式。“1”个试点村(华严村)先行探路,积累经验;“5”个村跟进推广,复制成熟模式;“N”方力量下沉联动,建立“挂村领导协调+业务骨干指导+村组干部落实”机制,动员镇、村、组三级力量,确保责任到人、措施落地。

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防贫帮扶政策(以下简称“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田坝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创新方式,通过组建“三支队伍”、聚焦“三个统一”、抓实“三看工作法”,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识别的新路子。

聚焦“三个统一”,精准识别对象

解决“对象是谁、如何认定”是并轨核心。大田坝镇在三个关键环节实现统一:统一认定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标准;坚持辩证统一,多维度评估家庭困难程度和风险;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激发有劳力者内生动力,防止“养懒汉”。统一覆盖范围。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全部纳入统一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管理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无劳力家庭”,试点期间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实施兜底救助。统一认定标准。收入基准线并轨。科学划定统一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认定基准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9646元),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监测。多维风险识别。构建“收入+刚性支出+风险因素”综合评估体系。统一家庭收入核算、支出扣减和核查方法,不仅看收入,更看大病、重残、就学、意外等导致的大额支出负担,以及劳动力丧失、收入中断、重大变故、住房饮水安全等风险点。负面清单明晰。统一规定不予认定的情形(如拥有城镇商品房、高档汽车、大额存款、财政供养人员等),确保公平公正。

抓实“三看工作法”,摸清家庭实情

建立“村级研判提名单、镇村联动核实情、集体会商定对象”的村级三步识别机制,并在入户核查环节推行“三看”工作法。村级研判提名单。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等,依据政策标准分析研判潜在对象,初步确定入户名单。入户调查“三看清”。一看“钱袋子”与“药罐子”。仔细核查家庭收入来源、稳定性及可支配收入;重点核实因大病、重残、教育、意外等产生的大额刚性支出及负担程度。二看“家底子”与“身子骨”。 全面了解家庭成员构成、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就业状况、住房饮水安全、财产状况等。三看“风险点”。系统排查家庭可能面临的劳动力丧失、收入中断、重大变故、特殊照护需求等潜在风险。村级会商定对象。村级工作专班根据入户“三看”掌握的真实情况,对照统一原则、范围和标准,集体研究、综合评估,最终拟定6类低收入人口名单。

成效初显,兜底更精准。目前,华严村先行先试,已精准识别拟纳入的6类低收入人口名单,覆盖困难群众641人,确保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纳入保障网。下一步,大田坝镇将按照县级指导要求,继续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在精准识别、部门协同、动态监测和帮扶实效上持续发力,为“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贡献更多“大田坝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