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51C/20250718-00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大田坝镇
公开目录 就业创业 发布日期 2025-07-1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大田坝镇:“四个举措”实现“家门口就业”引力重塑

优服务强沟通,就业平台“够得着”。大田坝镇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意愿,整合多方培训资源,精准开展技能培训。2024年开展种养殖、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培训11场,参训568人次,采用“课堂+现场”“理论+实操”双结合教学,确保培训实效。构建镇村两级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台账”双数据库。精准兑付务工交通补贴124万元,惠及1348名外出务工人员。用好“茶乡招聘”信息平台,常态化推送岗位信息;培育务工带头人,组织“抱团式”劳务输出,推动精准就业。全镇转移就业892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4.7%,年创劳务收入超5.36亿元,较上年增长4%。

稳产业提质效,收入可观“留得住”。大田坝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挖掘产业潜力,提升本地就业容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形成“产业+就业”联动效应,巩固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2024年稳定发展“两烟”产业,带动1555户农户创收3956万元,提供季节性用工岗位2000余个,实现务工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创新“订单式”种养殖模式,文沧人参果、湾岗肉鹅等特色种养项目新增就业80个岗位,带动工资性收入人均增收3000余元。壮大新型主体示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示范家庭农场40个,形成“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复制推广,文沧兴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121亩,全年产季用工超6000人次,支付务工工资80余万元;大田坝村引进种植大蒜100亩,实现“亩产万元、用工百人”,农户就地就近就业。

抓先锋建品牌,就近务工“划得来”。大田坝镇注重发掘与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鼓励其创办企业或组建专业化劳务团队,形成“带头人+劳务团队/企业”的紧密带动主体,显著拓宽就业门路,增加稳定就业岗位。湾岗村培育致富带头人领办6家绿化公司,打造“园林绿化工”劳务品牌,带动全村400余人跨县就业,日均收入超过120元。三道桥旅游景区长期聘用16名工人,月平均工资4500—5000元;果园茶园管护用工1000余人次,日薪150元;300亩茶园吸纳200余名采茶工,实行计量工资(2.5—3元/公斤),日均收入150元—250元;景区全年支付劳务工资15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组增收。

“招小商、促增收”,务农顾家“不耽误”。大田坝镇带动村集体积极作为,落实“盘活资源招小商、就近就业促增收”要求,通过引进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入驻6个,拓展灵活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110余个,带动400多户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发展万寿菊种植、银鱼捕捞、代加工等产业,促进本地经济活力和就业增长的同时盘活闲置,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清河村创新“企业供料+家庭代工”模式,打造家庭“微工坊”,发展手套加工家庭作坊,单机日收益40元,实现“灶台变工位”;大田坝村利用闲置校舍,引进保山鼎圣恒电子公司,开展电路板电子元件代加工,设置12个标准化工位,吸纳周边妇女在此务工,实行计件工资(0.052元/件),日均收入80-100元,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带动老年人等弱劳力群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