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533025MB0R020787-/2021-0107004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地震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 | 2021-01-07 |
文号 | 浏览量 |
2019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地震局的关心指导下,昌宁县地震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发挥防震减灾工作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作用。现将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0年工作要点计划如下:
一、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防震减灾综合管理职责。机构改革完成后,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及时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有关改革和工作推进情况,并于6月21日召开了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防震减灾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年度工作任务,与13个乡镇和10个重点部门签订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全县防震减灾工作。
(二)落实监测预报管理职责。面对严峻和复杂的震情形势,我局始终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认真落实各级防震减灾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地震前兆监测技术规程规范和《保山市地震监测工作内容和要求》开展微观前兆观测工作,观测数据连续、准确、可靠,报表、数据及时传输报送。截至10月18日,分析处理、传输上报模拟观测前兆数据1830组,收取并分析处理数字化微观前兆数据43920组,收取宏观观测数据4880组; 落实责任和措施,加强震情跟踪监视,制定并组织实施《昌宁县2019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昌宁县2019年高考期间震情跟踪及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完成《云南省2020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1个,完成宏观异常调查报告2个,上报震情报告2期,上报震情分析专报11期;开展震情月会商10次,并向市地震局上报会商结果10期;坚持巡检制度,对全县5个宏观观测站点、水温台阵、3个地震前兆观测站、石老虎测震台、昌宁三中强震台设备进行巡检维护,确保台网高质量运行。持续开展地震微观前兆模拟观测,每天及时收集上报湾甸观测站有关数据,对“昌宁1号泉”观测站进行水氡观测,及时掌握,规避可能到来的风险。通过向市地震局汇报和多方协调,市地震局投入资金6.8万元,实施了昌宁1号泉取水道路建设工程,预计10底完工。
(三)落实地震灾害预防管理职责。认真按照《昌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通知》(昌政发〔2014〕66号)要求,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坚持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严格执行不同区域的Ⅶ度或Ⅷ度设防要求。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工程,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重点设防类进行监管,以基本设防烈度为基础,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进行抗震设计和建设,增强防震抗震能力。截至10月17日,共办理抗震设防要求审定手续32项,其中重点设防类16项、标准设防类16项,涉及建筑面积约88552.7m2、投资金额约39130.18万元。加强应急疏散通道和明确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工作,对县乡214个应急避难场所进一步规范管理。同时,结合“美丽县城建设”,制定《昌宁县县城“体育场”应急避难场所改造提升方案》,拟提升改造县城体育场Ⅲ类应急避难场所为Ⅰ类。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期间,在县城达丙农贸市场、富德广场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四)落实地震应急救援管理职责。要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单位,重要基础设施、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和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管理单位制定年度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强对重要单位、重点行业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完善震情公告和通报、地震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信息发布等制度,健全地震应急救援资源和信息共享、地震快速反应等机制。强化救援队伍、抢险队伍、医疗队伍、现场工作队伍建设和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有效整合救援力量。5月10日,会同县应急管理局在昌宁三中组织开展防震减灾专题培训和地震应急处置和疏散演练;在此期间,各乡镇、中小学相继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推进综合应急演练常态化、实战化,师生地震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不断增强。结合汛期安全等工作,相关部门和乡镇对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其他次生灾害源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预警。加强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运用,对系统陈旧设备进行更换,进一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与国家、省、市应急响应技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应急无线电台和自备电源管理、维护、调试,确保在紧急状态下无线电台和自备电源能正常运行;加强高考期间的应急指导、震情会商、震情值班、仪器管护和异常核实工作,派员到考点蹲守,协助考点做好地震应急相关工作。
(五)落实“三网一员”管理职责。严格执行昌宁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宏观观测网、科普宣传网、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联络员“三网一员”建设,不断巩固和完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对全县395名群测群防人员的管理,积极支持和督促观测员、助理员、联络员开展日常宏观观测、科普知识宣传、灾情收集上报等工作,确保群测群防人员“联络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六)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职责。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全力配合推进鸡飞镇二母龙村脱贫攻坚迎国检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安排。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三深入”暨迎检工作,利用最后有效时间再次入户走访,实现全覆盖。二是强化思想引导。要求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对迎国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思想上克服畏难、厌倦情绪,结合挂钩户实际,对可能影响到迎国检的情况再查再看,不漏细节、不留死角,坚持问题导向,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脱贫致富光荣、守贫争贫可耻的思想,破除“等、靠、要”贫困心理,提高自主创业、艰苦奋斗、共同发展的自强意识。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在“三深入”过程中,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宣传解读扶贫政策,全方位宣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在“五一”前夕,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挂钩一线,开展支农助农、“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帮助农户开展烤烟生产工作,同时引导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增进群众感情,与群众建立和谐关系、提升群众认可度。四是参与动态管理工作。配合挂钩村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对建档立卡户(含脱贫户)2019年9月30日至2019年10月1日的信息进行了采集,安装注册云南扶贫通。
(七)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根据《中共昌宁县委关于印发昌宁县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昌发〔2019〕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昌宁县地震局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学习新思想、体现新担当、实现新发展”主题,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12个问题。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动员会议,立足部门职能深入分析工作队伍现状,在进行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二是增强学习自觉。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研究新形势、新问题,充分谋划和推动防震减灾工作。三是深入查找问题。以谈心谈话互相找、自我深入排查找的方式找准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
(八)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昌宁县委印发<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昌发〔2019〕17号),在县委第六指导组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了《昌宁县地震局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昌宁县地震局领导班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中国共产党昌宁县地震局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按要求有序推进主题教育工作。
(九)落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各级组织工作会议、各级纪委全会和政府系统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
1.抓实党建工作。一是召开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完善党员活动是建设,积极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创建;二是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借助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观看云岭先锋夜校,“七.一”期间,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活动,重温入党誓词,为党员发放政治生日贺卡;三是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3次;四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市地震局开展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参观了保山历史名人堂;五是在国庆当天,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共筑家国情怀。
2.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和要求,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一是以“严教严管严防深化年”为抓手,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对党员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二是按要求开展了十八大以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委实施办法的问题自检自查工作;三是到教育体育局观看《欲海倾舟》和《风清气正,激浊扬清》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四是驻教体局纪检组开展廉政提醒谈话2次14人次;五是干部职工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理论武装。
二、存在困难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面临的防震减灾形势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思想还需不断强化。二是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意识不强,项目规划建设和个人行为中存在影响观测环境的现象。三是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依然不够高,社会公众麻痹侥幸心理普遍存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地震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抗震设防还需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大多停留在设防要求上,防震抗震措施落实情况跟踪督查不足。由于区位、经济、社会、历史等原因,部分基础设施、民房、学校、生命线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不高,民房建设抗震设防监管还存在“真空地带”。
(三)应急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从1933年建县到2015年“10·30”5.1级地震发生前,县内未发生过5.0级以上地震,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多年未受到应急和救灾实践的检验,应对大震的综合处置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四)部门人员保障不足。县地震局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被调整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8名,实际在岗6名,单位人员少,懂观测设备和会分析研究的专业人才严重缺失,管理的观测仪器过多,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的长足发展。
四、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全县防震减灾工作。
(一)抓好震情跟踪工作。持续加强台站建设管理,不断优化台网布局,逐步实现地震观测项目多元化、数字化和科学化,提高整体监测能力。一是按要求适时推进、做好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二是根据震情跟踪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和措施,严密监视震情形势和地震活动趋势。三是完善震情通报制度,严格执行宏微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出现异常及时调查分析和处理上报。四是深化会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预测预报新机制,努力提高地震短临预测预报水平和地震信息服务能力。五是加强地震活动趋势分析研判,不断完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培训和工作指导,最大限度地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努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准确性,进一步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
(二)抓好震灾防御工作。持续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做到新开工项目抗震设防全部达到基本设防烈度要求。加强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严格执行供水、供电、供气、燃油、通信、交通、学校、医院等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保障基础设施抗震能力。贯彻落实《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推广应用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依法强化抗震设防措施,提高农村住房和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三)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法治意识。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组织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1.6”全省防震减灾日宣传活动,集中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和科普知识公益宣传,提高公众科学防范意识和安全发展意识,引导公众依法、科学、自觉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素质、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宣传普及地震传言等虚假信息识别知识,密切跟踪涉及震情的舆论,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妥善处置地震传言,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四)抓好应急准备工作。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制定地震应急工作流程,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坚持因地制宜、一场多用,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参与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五)抓好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加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防震减灾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学习培训,提高防震减灾专业能力和素质,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在讲政治、重品德、树形象、乐奉献、守廉洁、出业绩上全面提升,为全面提高防震减灾服务质量和效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