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1-7/20231013-0002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六稳、六保工作 | 发布日期 | 2023-10-13 |
文号 | 浏览量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作为食品安全的基础环节,昌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时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瞄准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标,从孕育到收获,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层层把关,层层负责,构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一、强化农残监测,确保上市安全。
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手段,为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雷达”预警作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年初,结合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昌宁县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定期、定点监测,具体做到“三个结合”:即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农产品基地检测与收储企业抽查相结合;监督检测与质量认证相结合,加大重点品种治理。对豇豆、韭菜、芹菜等容易出现问题的蔬菜进行风险隐患排查,聚焦问题突出的农产品,增加监测频次,实施重点监管。
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基本情况:1月至今,共完成蔬菜农药残留监测1058个样品,监测范围涵盖全县13乡镇蔬菜种植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其中:监测叶菜类蔬菜样品595个批次、芸苔属类56个批次、茄果类79个批次、瓜类蔬菜149个批次、豆类蔬菜74个批次、根茎类蔬菜63个批次、鳞茎类蔬菜42个批次。合格率99.98%。对不合格的蔬菜进行了无害化销毁,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狠抓生产源头控制,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一)聚焦重点品类,开展专项整治。自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专项行动和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等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因地制宜对照农产品生产者实际用药习惯和农药残留超标突出参数,加强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豇豆、韭菜、芹菜等蔬菜的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出动监管人员611人次,巡查检查294次,共检查蔬菜种植主体316家次、农资门店366家次、抽检农资产品12批次,发放农药宣传资料11570份。
(二)抓实执法办案、震慑违法行为。紧紧围绕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加大巡查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联合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力度。目前,共立案2件(其中:未出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件、经营劣质农药类3件)。
(三)狠抓生产用药指导,实施标准化生产。深入调查摸底,以乡镇为单位摸清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面积、产量、上市时间等情况,建立健全生产主体名录。发放了豇豆、芹菜、辣椒、等品种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和种植养殖用药指南,指导生产者规范用药、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发放《合理用药明白书》《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8378份,粘贴禁限用农药名录1670份。实施标准化生产,先后制定了《昌宁县辣椒A级绿色标准栽培技术》《昌宁县豇豆A级绿色标准栽培技术》《昌宁县甜脆豌豆A级绿色标准种植技术》等标准规范。
(四)强化检测能力建设,提高安全风险发现能力。开展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培训,规范检测技术操作,提升了检测人员抽样、检测和上机操作能力。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年通过了省级“双认证”考核验收,
(五)夯实监管基础,抓好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一是送知“一书”。印制了1200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告知书》,发放给全县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二是绘制“一图”。按县、乡、村和生产主体“四个层级”建立网格监管责任体系,上墙公开网格监管责任图,列明责任人、责任区域和监管服务对象,实现监管“底数清楚”。三是明确“一责”。按照“人员定责”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分别确定监管员、协管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履职标准和要求,落实监管措施,确保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典范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典型经验。
(六)抓实宣传培训、增强守法意识。组织全县农产品生产主体、农资经销商、果蔬收储企业负责人1200人次,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贯”“昌宁县农药残留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培训”“昌宁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培训”“昌宁县豇豆农药残留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分别从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规范、农业生产记录规范、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使用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农产品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坚决杜绝禁用药、限制使用药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严格执行农药施药安全间隔期,未过安全间隔期禁止上市销售。
(七)以绿色有机为引领,抓好“三品一标”工作。按照产业布局、绿色突出、品牌带动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我们紧紧围绕目标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初具规模。2023年全县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5个,超额完成年度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个的目标任务。
(八)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产品上市前要出具合格证。同时加强带证农产品监测和问题查处。针对带证农产品实施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跟进开展监督抽查,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主体,依法重处,同时帮助种植者查找原因、整改问题。对于虚假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纳入信用管理。截至目前,共开具合格证158余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3890.12吨。
(九)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进。目前,蔬菜种植面积4.06万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措施1.83万亩,绿色防控率达45.1%。开展抽检农药样品10个,均为合格;召开科学用药培训3次,共计培训370人。全县农药使用量为614吨,同比减少6吨。进一步强化了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种植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小农户科学安全用药意识,提升了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三、存在困难问题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我县虽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但乡镇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监管机构,监管工作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监管工作难度较大。二是部分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我县农业生产方式分散,规模小,部分生产者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在生产环节超范围使用限制性农药和常规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三是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能力比较薄弱。县、乡、监管队伍人员不足,存在断层和缺位现象,村级监管人员无专项薪酬待遇。面对面宽、量大、分散的生产经营者,监管不到位,监管难问题仍然存在。乡镇农残快速检测设备严重老化,2012年至今未进行设备跟新,13乡镇只有田园、柯街检测设备能正常使用,其余乡镇处于报废状态且无购买检测试剂经费。四是质量安全标准推广难。由于我县蔬菜种植农户面宽、量大,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实施难度大、实施面较窄。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