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1-7-06_A/2018-0313003 发布机构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18-03-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措施

2017年,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圆满完成2017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7年取得的成绩

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12亿元,同期增6.3%,农业增加值34.88亿元,同期增6.3%。农业工作稳中有进、呈现出九增一减十进的发展态势。

九增:一是粮食:2017年粮食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预计实现产量21.49万吨,同比增0.2万吨;二是甘蔗:全县共完成新植蔗34035.38亩,同比增加14899.42亩,入榨甘蔗391606.394吨,同比增加19534.709吨,实现农业产值1.98亿元;三是茶叶:茶叶面积达31.33万亩,预计全年实现茶叶产量2520万公斤,同比增98万公斤,农业产值89903.78万元;四是蚕桑:2017年全县共改造低产桑园6070亩,预计产鲜茧1271吨,可实现农业产值5398万元;五是水果:在园面积47320.6亩,新植面积13388亩;产量3.22吨,同比增0.14万吨,产值1.08亿元;六是蔬菜:制定了昌宁县蔬菜生产十三五暨2025年远景规划,预计全年可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1.51万亩,产量16.31万吨,同比增1.51万亩、3.31万吨;七是中药材:全县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451亩,其中2017年度种植14729.7亩,收获产量1.81万吨(鲜品),同比增1.11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267亿元;八是畜牧:预计可完成禽蛋产量2771吨,肉类总产11.8万吨,同比增426吨和0.6吨,实现畜牧产值22亿元;九是水产品:预计可完成水产品产量12700吨,同比增720吨,渔业产值16000万元。

一减: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我县种植烤烟9.8万亩,收购烟叶21.8万担(比去年减少0.9万担),总产值2.95亿元,比去年减少2943万元;种植香料烟40108.9亩,差任务2692亩;累计收购香料烟100330.2担,占计划80.3%,差任务24669.8担,实现产值1.09亿元。

十进:一是农业规模建设稳步推进:三个万亩示范区成效初显,万亩柑桔示范基地建设流转土地11450.91亩,新植3002亩,累计种植8082亩,完成年度投资3560万元,累计投资8485万元;万亩茶叶示范基地建设覆盖茶园14687亩,共完成投资3173万元;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流转土地规划建设中药材基地10500亩,到目前,累计完成10133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完成投资6416.92万元。扶持建设东盛农业水果种植基地、湾甸兴茂现代畜牧庄园基地、湾甸兴元农业科技公司柠檬种植基地、景润江现代农业庄园种植基地、柯街橄榄河果蔬合作社工厂化育苗基地等一批千亩规模展示区,示范效应明显。发展规模农业群众可实现四项收入:每年300至5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每天80至100元的务工收入,实现惠农政策收入,实现提成收入。二是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全县13乡镇、124个村(社区)完成入户调查122个村(社区)、1944个小组、79454户,占应调查数99.6%;完成数据录入80个村(社区)、1299个小组、51218户,占应录入数61.9%;完成地块调查72个村(社区)、1309个小组、48562户、322225宗、75.7万亩,占应调查组户63%;完成一轮公示5个村(社区)、156个小组、7854户、106888亩,占应公示数10%;完成二轮公示1个社区,10个小组825户9679亩,占应公示数不到1%;全县发生纠纷106起,已调解99起,调处率93%;四个作业单位共进驻技术人员120人,占应进驻人员的96.7%。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推进: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昌宁县“食安委”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总体目标,年内共出动执法车辆80余台次,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356家次、蔬菜(合作社)仓储企业18家次,张贴宣传展板8块、发放各种宣传单20000余份,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农资市场综合执法检查3次,共查处违法案件7起,处以罚款0.3298万元,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效衔接;抽查了28个种子经营门市部和种子企业,14个水稻商品种子,16个玉米种子,同时对3个较大经营市场13个商品进行经查,经查没有发现转基因产品标志,农产品抽样检测2140个样品,合格2129个,不合格11个,合格率达99.49%;全县新增“三品一标”产品2个,开展无公害年检企业5家,无公害复查换证企业4家,培育绿色食品企业2家,全县累计“三品”认证面积47.34万亩,产品39个,产量141430吨,企业数16家。四是支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2017年完成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工作,投保水稻面积1.87万亩,玉米5.38万亩,甘蔗面积8万亩,目前因灾报险水稻450亩,玉米1800亩,理赔工作正在进行中;完成13乡镇,77254户65万亩中央、省级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资金兑付工作,共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资金4156.122万元;预计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6.006万元。五是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全县乡镇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62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农产品加工业(含个体工商户)总产值45.42亿元,增长20.7%,预计全年可实现休闲农业营业收入868万元,同比增长20%;新培育中麒果业等龙头企业7家,全县累计151家,其中市级及其以上龙头企业35个,经过认定的市级以上农业庄园12家,家庭农场2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3个,累计559个(注销158个),种植、养殖大户发展到1282户。六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建设2016年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田间工程项目、2016年现代农业蔬菜项目、市级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并通过县级验收;指导乡镇完成2016年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的开工及在建管理和2016年省级财政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开工及在建管理;规划、编审完成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田间工程项目、2017年糖料蔗核心基地项目;2017年共实施农业项目23个,争取上级无偿农业资金8774.5万元实现固定资产入库投资8766万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个,引进到位资金8193.95万元,服务项目1个,储备项目1个。七是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农业局结合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和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通过聚焦“四个三”(三大产业、三种模式、三个探索、三个机制),以“产业发展脱贫一批”为抓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依托农作物高产创建、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模化养殖等项目,争取上级资金2204万元重点扶持贫困乡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种植效益,提升劳动力素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全县扶贫开发攻坚工作;龙头企业订单带动农户达40747户,带动就业人员6358人,其中万亩柑桔示范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7户、853人,万亩茶园示范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2户、824人,万亩中药材示范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户、297人。八是环保工作有序推进: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配合县人民政府完成了《昌宁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开展100多场次的种养植(殖)科技培训,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加强对全县种养植(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企业(场)的监管,检查和指导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的使用情况,制止和处罚违法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药及不按要求丢弃和排放畜禽排泄物的行为,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相结合,以日常监管为主的方针治理和整顿农资市场,在历次例行检查和专项监管中我局都没有查到国家禁销禁用农业投入品。组织县乡科技人员和执法人员在全县13乡镇坝区宣传发动群众清捡田间废弃农膜、农药肥料包装物、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减轻了废弃农膜、农药肥料包装物对农田的污染。结合农业实际制定了2017年大气污染、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农田废弃物回收等实施方案。九是科技推广培训有序推进:结合实际选定玉米、蚕桑、茶叶、果蔬、水产和畜牧产业为示范主导产业,实施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个,选聘技术指导员269人,异地外出培训科技人员107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864户。目前正在进行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资金110万元,培训400人,其中省级项目蔬菜专业100人已完成培训及跟踪服务工作,认定管理和档案整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央培训项目任务300人(粮食100人、甘蔗50人、生猪50人和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00人4个产业类型)已全部开班培训,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工作;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共完成培训2000人,新增转移目标1000人,累计转移人数6.8万人,累计工资性收入3.6亿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与上年持平。十是作物病虫害和外来生物防治有序推进。全县设病虫测报点16个(其中县级3个,乡镇13个),2017年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52万亩,防治110万亩次,防治后挽回产量损失11.2万吨;坚持“发现一点,铲除一点,不留后患,防早治小”的方针坚决铲除薇甘菊,累计铲除面积781.5亩,其中2017年新增面积15.5亩,防除效果达95%,恢复生态面积57.3亩,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初级化,附加值低。加工主体培育不足,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乏力。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个数少、分布散、加工弱,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研发不足,产业链条短。目前全县共有涉农龙头企业151家,其中市级及其以上龙头企业仅35个,我县还没有一家国家级涉农龙头企业,导致农产品产业链短,提质增效支撑作用不明显。

(二)企业上市难度大。昌宁的企业大多规模小,发展欲望不足,对上市热情不高,目前仅有“昌宁红”和“云南东盛”两家企业申报了上市工作。

(三)产业发展碎片化。2017年农业局严格按照备案程序认真到实地、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核实,办理农业设施用地备案33户;新增流转耕地面积13279亩(专业大户90户流转土地4530.16亩,家庭农场22个流转土地110亩,龙头企业10个流转土地6618.84亩,专业合作社39个流转土地1390亩),努力为农业经营者提供环境,但是昌宁高效益种植养殖规模小,零散化、碎片化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低端低质农产品供给多,符合现代农业标准化的高效益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偏小,养殖户数少,农业比较效益低。

(四)农业改革支撑条件不足。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土地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主要依靠农业部门牵头,推进难度较大,乡镇机构改革则取消了部分职能机构,影响改革发展需要。根据已制定出台的各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要求,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落实难度较大。

(五)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各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调整,投入减少,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难度大。

三、2018年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一)工作思路

2018年,农业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主线,以产业增收为重点,努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抓实10个产业、10项工作,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农业总产值61.5亿元以上、农业增加值38.09亿元以上,分别增长6.3%和6.2%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4.4亿元,增长2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1209元,增长11%以上。

(三)主要措施

1.抓实10项产业发展

一是粮食计划稳定粮食面积65万亩,产量21700万公斤;二是茶叶2017年全县计划稳定茶园面积31.33万亩,实现茶叶产量达2650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0亿元;三是甘蔗:计划实现甘蔗种植面积10.85万亩,实现农业产量36万吨,入榨量33万吨,产值2.26亿元;四是两烟:全县计划种植烤烟合同面积8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21万担,产值3.1亿元以上。香料烟考核面积4.286万亩,指令性收购烟叶12万担,产值1.2亿元以上;五是蚕桑拟计划新植桑园2250亩;改造低产桑园6000亩,养蚕3.6万张,交售鲜茧1225吨,实现产值5040万元;六是:计划水果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4.2万吨,产值1.06亿元;七是蔬菜:计划种植蔬菜11.8万亩,产量16.5万吨;八是渔业计划稳定渔业养殖77970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2700吨,与上年持平;完成渔业产值16500万元,同比增3.1%;中药材:新植中药材面积10000亩,收获产量5000吨(干品);十是畜牧业:实现肉类总产11.15万吨,产值22亿元。

2.抓实十项工作

一是抓实深化改革工作。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检查,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二轮承包公示,2018年6月底前全面结束,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2017年启动试点乡镇,2018年9月底全面结束。积极搭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六种模式,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种子、水产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规经营农资行为。积极推动“限用农药市场退出机制”,推进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教育引导,彻底清除限用农药对食用农产品的威胁,净化农业投入品源头,协调处置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保护产业发展。

三是抓实规模农业发展。持续抓好柑桔产业、茶叶产业、中药材产业“三个万亩”建设推进工作,至2018年底达到“三个万亩”示范区有实质性产出、有收入;同时进一步推进千亩等规模农业建设。

四是抓实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上市工作。重点推进昌宁红茶业集团和云南东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

五是抓实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充分用足金融、土地等政策,培育和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现代化程度高的新型经营主体。

六是抓实项目工作。完成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田间工程项目、糖料蔗核心基地的计划上报和方案编制,做好省对下支持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抓好产业基金的申报。

七是抓实招商引资工作。2018年招有质量、有实力的企业进驻昌宁,力争落地1家企业。

八是抓实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完成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入库统计上报。

九是抓实精准扶贫工作。立足全县42个贫困村自然资源,指导各乡镇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规划”,进一步落实全局干部职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因地制宜发展与贫困户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十是抓实环保工作。指导农业生物产业发展和农业节能减排以及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原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防止和减少农业生产资料形成的污染;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指导和管理秸秆焚烧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组织实施畜禽养殖业及其他农业节能减排项目;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组织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