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51C-/2022-063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大田坝镇 |
公开目录 | 社会救助 | 发布日期 | 2022-06-30 |
文号 | 浏览量 |
根据《昌宁县民政局关于开展民政领域困难群体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方案》(昌民政发〔2022〕31号)文件要求,我镇立足实际,全面统筹安排,6月9日至30日深入开展民政领域困难群体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田坝镇共有6个村(社区)140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7133户22196人,有60岁以上老年人4199人,持证残疾人832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06人(享受民政政策107人),未成年人3266人,脱贫户2521户10380人,三类对象274户869人(享受民政政策308人次),全镇农村低保653户1003人,城镇低保8户8人,特困人员81户87人,高龄补贴692人,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人员6人,2022年临时救助79户14.69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
我镇于6月9日召开民政领域困难群体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工作会议,60余名镇村干部参加会议,按照“全覆盖、零遗留、真见底”要求,会议全面部署对民政领域困难群体保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整治,会议明确走访排查任务、工作要求和时间要求。同时,我镇成立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检查指导组,加强对此次排查工作的领导,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条线责任,全面推进大排查工作。
(二)全力推进工作,确保排查精准
我镇聚焦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收入人口、未成年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各项排查工作,统筹安排工作,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镇民政办深入各村(社区)指导排查工作,镇纪委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排查质量。
1.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排查情况。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照《照料护理协议》进行委托照料护理服务评估,全镇共有特困对象82户87人,做到入户调查核实全覆盖,经排查,我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评估为“好”的80人,评估为“中”的7人,评估为“差”的0人,我镇对评估为“中”及照料护理人死亡的进行及时更换,共更换8名照料护理人(其中1名照料护理人于5月份亡故,其余7名为客观原因无法更好的履行照料护理责任)。
2.低收入人口排查情况。目前,对全镇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临时救助对象、“三类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开展排查,除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及“三类对象”外,正在开展其他低收入群体排查工作,预计7月15日前完成排查及系统录入工作。
3.60周岁以上老年人排查情况。全镇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4199人其中男性2046人,女性2153人。以自主吃饭、自主穿衣、自主上下床、自主如厕、室内自主行走、自主洗澡6项指标为评定标准,其中无失能情况的3511人,轻度失能596人,中度失能59人,重度失能33人。其中失智38人,持证残疾人340人,有意愿入住敬老院0人,已入住敬老院6人,高龄老人692人,农村低保511人,城镇低保1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63人。
4.未成年人排查情况。对全镇未成年人存在风险隐患情况进行调查评估,重点针对孤儿、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流浪未成年人、辍学未成年人、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被家暴未成年人等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我镇共有未成年人3266人,留守儿童73人,孤儿3人,一季度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共有186人,二季度排查,隐患消除5人,现有未成年风险隐患181人。
三、存在问题
(一)政策熟悉程度不够。民政工作与民生事业息息相关,民政政策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补助标准随之提高,各项民生政策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但是镇村组干部在政策的学习及传达知晓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群众对民政政策不熟悉、不了解。
(二)主动发现意识不足。对于困难群体的主动发现、主动服务意识不够,不能全面掌握困难群众情况,群众满意度不够高。
(三)特殊群体关注不够。社会对低保、特困、老年人、未成年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关注度不够,特殊困难群体是民政领域关注的重点群体,但是社会仍会存在对此部分群体的偏差认识。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民生政策宣传。利用镇村组干部大会将政策传达到最基层,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朋友圈、公众号等方式加大民生政策宣传,使群众广泛知晓纳入社会救助的要求、标准等政策。
(二)建立主动发现机制。村组干部要切实发挥主动发现困难人员的一线人员职责,加强排查走访,对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众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充分保障困难群里享受社会救助的权利,由被动求助向主动救助转变。
(三)持续关注特殊群体。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切实关心关爱特殊弱势群体,加强特殊弱势群体动态监测,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和社会关爱,充分发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职责。
大田坝镇人民政府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