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43H-/2023-0310010 发布机构 昌宁县漭水镇
公开目录 三农工作 发布日期 2023-03-1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漭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各类补贴情况

2022年,在漭水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漭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三农”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基层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产业结构调整思想,加强科技培训及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稳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宜漭水的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科技配套服务,促进全镇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职责

根据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编制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和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研究拟定具体农业生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具体负责本镇农业技术、农业新产品、农药、化肥等有关实验、示范的应用与推广、指导、咨询、服务、培训、管理及良种繁育、植物保护等工作;负责本镇农机安全生产及农机产品的使用管理、质量监督、咨询指导、推广服务工作,负责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及有关培训等工作;负责本镇畜禽防疫、治疗、疫情测报、畜牧新产品改良及药品、疫苗供应工作;负责有关畜牧法规、政策的宣传、指导、咨询服务及培训工作;负责本镇水资源管理工作和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灌溉管理、污水排放、水环境治理及工程测量、小型民建施工、防汛等工作。负责与农业工作有关的其它等大约20个大项80个小项的工作。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强化科技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2022年完成粮食总播面积43700亩,实现粮食产量 15544吨,粮食总产较2021年同期减86吨,减合0.55%。通过采取增加复种指数,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开展试验示范等措施,在漭水镇种植优质稻1000亩,推广包谷良种12000亩,水稻良种推广9500亩,实施作物测土配方施肥 26000亩,举办技术培训班11期 6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8000份,推广间套种 9000亩,病虫害绿色防控 19000亩,建立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点 5个,建立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点 2个,推广农机作业面积达 10000亩,培育粮食示范基地1个,完成作物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害 11万亩。2022年在漭水镇实施有机稻生产发展,种植有机稻1000亩,其中稻田养鱼400亩,有机稻亩产540公斤,在投入上有机水稻亩产较常规水稻亩产基本持平,产品价格上,有机稻每公斤价格达6元,比常规水稻每公斤价格3.2元增收2.8元,亩增收1512元,合计增收151.2万元;稻鱼亩产50公斤,亩增收1500元,合计增收60万元,两项增收211.2万元。各项科技措施落实,有力提高粮食单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茶园提升改造,提高生态茶乡建设水平。

2022年稳定茶园面积达44390亩,其中古树茶12390亩,采摘面积44090亩,其中古树茶采摘面积12390亩,完成茶叶产量372.5万公斤,产值21166.5万元,完成古茶产量40万公斤,实现古茶产值 10000万元。共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10期,9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600份,组织茶园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36600亩;完成低产茶园提升改造1000亩,建设标准化茶园3000亩;有机茶园建设12000亩,其中样板850亩,示范茶所建设6个。

(三)着力加强蚕桑种养配套平衡,做强做大蚕桑产业。

2022年完成新植桑园136.7亩,冬季桑园管理6000亩,一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1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份,组织伐条、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5400亩,完成养蚕5500张,交售鲜茧182743.3公斤,产值8731338.1元,平均价47.8元/公斤,平均张产量36.4公斤。

(四)坚持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畜牧产业突破发展。

2022年牛存栏达10200头,猪存栏45500头,羊存栏14600只,禽存栏69000羽,牛出栏3300头,猪出栏53700头,羊出栏12700只,禽出栏108000羽;完成禽蛋总产95吨,完成肉类总产5609吨,实现畜牧产值2亿元。完成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群体密度达92%以上;完成牛良种改良2650头,水牛改良1125头,完成生猪改良8026窝,完成农田种草7580亩,青贮氨化饲料18060吨,完成存栏8头以上基础母牛的养殖户共计16户,新增犊牛105头,按每头500元的补助标准,拟补贴资金达5.25万元,完成生猪规模化养殖场1个,完成肉牛冻精改良站点1个,完成草原生态奖补相关工作,举办畜牧业科技培训4期250人次。畜牧产业良性发展,突破优势渐趋增强。

(五)强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2022年在沿江村、联福村巩固发展金银花200亩。2022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8100亩,产量达400 吨,产值1400万元,抓好魔芋套种总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达2000吨,产值800万元。

(六)强化推进减负工作,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兑付及时到位。

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粮食一次性补贴、草原奖补惠农政策性补贴资金兑付工作,农业中心依据政策规定,按照政策标准,与财政密切配合,通过“社保卡”形式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2022年,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388116.57元、粮食一次性补贴三次共发放1107189.57元,草原奖补64.49775万元。完成农业保险收缴 4338.36元,完成肥猪保险收缴38675.2元,完成母猪保险收缴62568元,完成能繁母猪保险死亡赔付173头190300元,完成育肥猪保险死亡赔付95头66500元。减轻农民负担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没有违规、违法现象发生。

(七)强化农机管理工作、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抓好群众宣传,规范农机购置补贴申报程序,强化部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到位。2022年申报茶叶揉捻机、茶叶杀青机、切草机 127户143台,补贴资金11.9920万元。农业中心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50余份,对全镇农机维修经营网点进行了全面清查,共培训农机人员60多人,其中茶叶机械使用人员30人,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2022年有500多台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有力促进全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八)强化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业“三品”基本知识,2022年,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月”等活动,接待咨询群众达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800余份。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进一步加大农资打假执法力度,2022年农业中心对12家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进行了检查,对农产品进行抽检,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九)凸出项目工作重点,夯实水利建设基础。

2022年夯实水利建设基础,围绕项目抓落实,突出农村安全饮水、水源工程、农田灌溉沟渠改造建设、病险水库除险、河长制几个方面的重点,强化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河道巡查、水资源和水工程管理工作,统筹抓好防汛抗旱、水土保持、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等,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水利各项工作的开展。组织实施完成千根河水库大坝帷幕灌浆,溢洪道加固处理,位移观测桩、测压管、量水堰等安全监测建设等设施除险加固工,完成工程总投资1597462.06元;组织实施完成绿茵塘水库进行坝体充填灌浆+坝基帷幕灌浆,新建坝上踏步,对库区进行清淤及防渗加固,完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等,完成工程总投资2104793.56元;完成绿茵塘水库防护栏设施工程,完成工程投资50000元;组织实施完成新街脚水库大坝进行坝体及接触带防渗灌浆,对库区公路进行硬化处理,总长约1000米,完成工程总投资1700613.65元;组织实施完成共裕社区银槽箐水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00000元;组织实施完成小后山水库排洪沟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30000元;正在组织实施河尾社区西片区水厂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5300000元。

(十)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2022年全镇共收到新申请审批农村宅基地55宗,其中:老厂14宗、明华6宗、明德5宗、河尾2宗、漭水15宗、共裕3宗、翠华6宗、联福4宗,沿江0宗。经实地核查仅有8宗符合规定要求,并办理相关业务手续,进行审批;47宗经实地核查,不符合相关规定,均未审批。2022年全镇共申请农业用地备案18宗。符合相关规定审批备案18宗。大棚房清理整治:实地核实设施农用地29宗,已审批办理设施农业地备案手续29宗,合计使用土地总面积62.78亩,未发现“大棚房”问题专项行动“回头看”清理整治的三类问题。完成农村宅基地月报、双月报、季报,及临时统计上报工作,完善了农村宅基地联审联批管理台账及设施农用地备案台账管理工作。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相关信息,结合第三方作业公司对全镇130户农户错误进行纠错改错;6769户农户错误代码纠错改错、重新打证发证。

(十)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履职能力。

一是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服务理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敬业拼搏、崇尚实干的良好作风,坚持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畅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日常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督促干部职工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责任,确保每项工作准时高效完成。三是增强大局意识。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识大体、顾大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工作团队。四是增强效能意识。对各项工作统筹谋划,搞好工作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想在前、谋在前、干在前,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五是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单位和干部工作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发生,争做为村(社区)、为群众服务的排头兵。六是增强创新意识。通过量化考核,督促全体工作人员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陋习,使各项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七是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强化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为服务‘三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三、存在问题

(一)农民增收依然困难。全镇农业形成老产业提质增效、稳定增收,新兴特色产业创新突破发展的新格局。但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养殖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稳定增收的市场机制还不成熟。

(二)农业基础设施管养滞后。由于点多面广,项目覆盖不足,同时,群众自我管护意识不高,集体管护机制尚未形成,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导致各类渠道、堰塘淤塞严重,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困难,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三)新兴产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尚未形成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群众对现代农业技术不能活学活用,农业推广人员学习不够主动积极,跟踪服务意识不强,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难以迅速提高。如:有机稻、稻花鱼、羊肚菌、金银花、魔芋等新兴产业发展技术标准未形成体系,科技推广人、财、物配备缺乏系统支撑,科技服务不能及时到位。

(四)部分干部和群众产业意识不强少于产业调研和市场分析,缺乏长期坚持的信念,没有敢闯敢试的胆气,遇难就退,包摊责难的多,脚踏实地干的少,猴子搬包谷,搬一样丢一样,导致科技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产业发展水平低下,扰乱了产业发展布局,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产业发展氛围,极大的打击了群众产业发展的信心。

五)流畅的土地流转机制还未形成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农业规模集约发展滞后。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不明显,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不足,市场竞争力弱。

(六)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育不完善,龙头企业、种养销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各自的机制内,发挥着作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专业服务和“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营机制、组织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没有较好的链接。纵向、横向之间的合作途径不宽,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档次,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能量不足。

2023年工作打算

(一)粮食产业。2023年计划完成粮食总播面积43700亩,实现粮食总产15554吨,粮食总产较2022年增加10吨,增合0.06%。2023年要加强粮食种植示范样板建设,强化“一喷三防”等农业技术措施,确保2023年我镇粮食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强化落实各种强农惠农政策。2023抓好漭水镇优质稻鱼种养示范项目,种植优质稻1000亩,其中稻田养鱼400亩。

(二)茶叶产业。2023年稳定茶园面积达44390亩,其中古树茶12390亩,采摘面积44090亩,其中古树茶采摘面积12390亩,计划完成茶叶产量375.2万公斤,产值21166.6万元,完成古茶产量40万公斤,实现古茶产值10000万元。2023年要加强古茶树保护性开发力度,培育发展本地龙头企业,加大“引企进漭”力度,打造古树茶品牌,营造茶叶市场良好氛围,做强茶叶产业。2023持续争取2个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项目,抓好古树茶保护10000株。

(三)蚕桑产业。2023年完成提升改造老桑园1500亩,完成冬季桑园管理6000亩,组织伐条、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6000亩。全年养蚕5750张,较2022年增加250张,增合4.5%,交售鲜茧200吨,较2022年增加8吨,增合4%,产值950万元,较2022年增加34万元,增合3.7%,2023年要进一步加大蚕桑产业扶持力度,巩固建设产业重点村示范园区建设成果,推进老桑园提升改造任务全面落实,强化蚕茧收购协调工作,确保桑农增收。

(四)畜牧产业。2023年计划完成肉类总产6982吨,较2022年增加1373吨,增合24%,实现畜牧产值2.5亿元,较2022年增加0.5亿元,增合25%。完成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群体密度达92%。2023年要做好畜牧业发展规划,争取项目扶持培育养殖示范大户,突出仔猪繁育工作重点,努力推进县级仔猪繁育基地建设,做好明华村巨菌草养牛(羊)示范点项目。强化落实肉牛、奶水牛改良、场地检疫工作力度,严格抓好动物重大疫病春秋防治工作。搞好草原生态奖补工作,建成常年存栏8头及8头以上能繁母牛扩群增量项目18户以上。

(五)中药材产业。2023年发展羊肚菌、巴西菇、灵芝产业150亩,销售产品计划15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2023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8100亩,比上年持平,产量达410吨,比上年增加10吨,增合2.5%,产值15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增合7.1%。继续强化科技推广力度,积极引领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对接力度,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好防汛抗旱和防汛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我镇各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督促好水库管理人员并组织开展防汛演练,水库严格按照蓄水计划进行蓄水,确保汛期水库安全;认真开展河长制各项工作,力求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继续组织实施完成河尾社区西片区水厂建设工程。

(七)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凸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绩效考核、服务对象评议干部等工作制度,加强干部教育监督,严格“三严、三实”工作要求,提升干部“忠诚、干净、担当”自觉意识,抓好部门形象建设和服务窗口建设。全面抓好镇党委政府、镇人大主席团和上级行业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