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07F-/2020-0603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湾甸乡
公开目录 资金信息 发布日期 2020-06-0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湾甸傣族乡2020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部门主要职责

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

2.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3.执行国家财政工作政策和法规,组织好财政收入,管理好财政支出;

4.切实加强对土地的使用管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的合法财产和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

6.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7.负责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8.办理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机构设置情况

湾甸傣族乡人民政府属于行政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

(三)重点工作概述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影响深远。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乡党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乡党委既定的发展思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乡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招商引资增长一倍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万元。

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好字标准、快字当先,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不坐而论道,牢牢把握新机遇,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形成新优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推动全乡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着力推进产业提升,培育发展新动能。按照稳定粮食、畜牧等传统产业,发展蔬菜、水果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总体思路,加快产业、产能、产品结构调整,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集聚新兴产业,确保产业转型增效。年内,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50万元以上助推产业发展,下甸西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完成9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认定工作。树立产业链思维,充分发挥兴邦农业、七彩田园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品牌等环节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拓宽线上、线下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打造滇西果蔬交易仓储和冷链物流综合体。加快畜牧业发展,扩大生猪集中养殖,加快推动10万头生猪屠宰厂建设项目实施,延伸青贮饲料加工等配套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工作,持续巩固万亩蔬菜、万亩西瓜、万亩林果“三个万亩基地”和柠檬庄园、沃柑庄园、葡萄庄园“三个千亩庄园”,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着力推进项目带动,强化发展新支撑。巩固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统筹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三项重点工作,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持续推进经济健康发展。主动融入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战略部署,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灵活运用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快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好项目。坚持“主动对接、科学分析、积极洽谈、审慎签约、热情服务”的原则,积极对接洽谈引进蓝莓、七彩花生等产业发展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牢固树立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发展的理念,突出抓好谋划、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加快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稳中求快,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早投产;对新开工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确保按时开工。对拟开工项目,抓紧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尽早开工,年内完成产业强镇、中型灌区、沪滇协作、民族特色示范村等工程项目,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以上。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市政策支持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超前谋划“十四五”规划,积极做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集镇综合管廊建设等项目谋划储备和资金争取工作,确保全年新谋划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储备1个,重点前期项目3个。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活力。落实“放管服”各项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构建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等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便民服务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全力抓好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发放创业扶持贷款500万元以上,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及时足额兑现落实。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举一反三抓实上级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亲商安商的政商环境、平安法治的社会环境,促进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试点成果,深化农业农村、医药卫生、生态文明等专项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释放改革红利。落实好“51+49”混合所有制等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集镇水厂运营管理方式,推动下甸大城片区农村水价改革实施,着力提高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持续推动殡葬改革,倡导厚养薄葬、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确保全乡火化率保持100%,大城公益性公墓全面投入使用。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发展新基础。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定性战役,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强化乡村兜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动态监测、收入保障、住房保障、饮水保障、教育保障、健康保障、基础设施、内生动力、人居环境、迎接普查攻坚10大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三深入”专项行动,补全漏项、补强弱项,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清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国家“普查”。坚持“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完善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有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做好村容村貌提升,新增农村护路员、保洁员、巡河员等公益性岗位37个。围绕建设“宜居、宜商、宜业、宜游”民族特色美丽湾甸,以上甸、下甸、大城3个集镇为核心区、覆盖所有村组,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彻底整治集镇道乱占、车乱停、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和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使集镇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乡容村貌大为改观。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上甸帕旭、马棒美丽村庄规划建设,高起点谋划“一山、一湖、一园、两风情”民族特色风情园和美丽坝区、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村庄“四美”建设,民族商贸城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着力推进生态保护,厚植发展新优势。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保护好青山绿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湾甸的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完善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机制,实施热水和平田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河流水系整治和水源地保护,坚决防止非法采砂采石死灰复燃,保障枯柯河等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化利用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确保土壤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坚持“厕所革命”与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考虑、一并推进,加强环境敏感区域和水源区域等重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大力开展乡村公厕、旅游厕所、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和改造,乡村两级公厕全面完成提升改造,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320座,覆盖率达50%以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旅游度假型“观光农业”,打造“一年四季可赏花,春夏秋冬有果摘”的主题观光农场,将文化旅游和观光农业相结合,打造湾甸特有的旅游文化品牌。主动融入昌宁森林县城创建,抓实森林保护,发展林业经济,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退耕还林5000亩。

着力推进社会治理,营造发展新环境。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强化金融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健全政府性债务、隐性债务化解机制。按照“统筹资金、偿还一批,债务置换、展期一批,项目运营、消化一批,引入资本、转换一批”的思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妥善做好涉法涉诉问题处置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用法治思维和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推行“党建+治理”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建立一支队伍、设置一个场所、健全一批制度、开展一轮宣传、创新一种模式、解决一批问题、命名一批示范村,规范化、项目化、品牌化推进移民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

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新成果。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方向,高标准谋划实施重点民生实事,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乡人民。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鼓励支持返乡创业,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50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人。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发展问题,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控辍保学,多渠道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实施全民健康提升工程,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为民惠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急救能力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加大对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力度,关爱留守儿童,落实城乡低保、优抚等保障,切实做好托底工作,让社会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幸福更有质感。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举办好泼水节等民俗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群众美好生活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

二、预算单位基本情况

我部门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单位共4个。其中:财政全供给单位4个;部分供给单位0个;特殊供给单位0个;自收自支单位0个。财政全供给单位中行政单位1个;参公管理事业单位1个;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2个。截至2019年12月统计,部门基本情况如下:

在职人员编制60人,其中:行政编制30人,事业编制30人。在职实有60人,其中:财政全供养60人,财政部分供养0人,非财政供养0人。离退休人员13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13人。车辆编制3辆,实有车辆3辆。

三、预算单位收入情况

(一)部门财务收入情况

2020年部门财务总收入1096.2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096.2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上年结转0万元。

(二)财政拨款收入情况

2020年部门财政拨款收入1096.28万元,其中:本年收入1096.28万元,上年结转0万元。本年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096.28万元(本级财力1096.28万元,专项收入0万元,执法办案补助0万元,收费成本补偿0万元,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0万元。

四、预算单位支出情况

2020年部门预算总支出1096.28万元。财政拨款安排支出1096.2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96.28万元,项目支出0万元。

(一)财政拨款安排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情况

功能科目分组,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9.1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3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66.8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14万元

(二)财政拨款安排支出按经济科目分类情况

经济科目分组(其中:基本支出1096.28万元,项目支出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为:机关工资福利支出491.96万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161.91万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241.4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00.92万元。

五、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编制2020年湾甸傣族乡人民政府及所辖各预算单位采购预算,共涉及采购项目11个,采购预算资金23万元。

六、部门“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2020年湾甸傣族乡“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20万元,比上年预算减4万元,同比下降16.67%。具体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

安排因公出国(境)费0元,比上年预算增(减)0元,同比增长(下降)0%。

(二)公务接待费

安排公务接待费1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1万元,同比上升11.11%。主要是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小幅增长原因主要是根据情况,公务接待增加。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安排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及购置费10万元,比上年预算减5万元,同比下降33.33%,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元,增(减)0元,同比增长(下降)0%;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万元,减5万元,同比下降33.33%,主要是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七、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2020年湾甸傣族乡无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涉及项目绩效目标公开等事项。

八、其他公开信息

(一)专业名词解释

机关运行经费:是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资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三公”经费:纳入省财政预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因公出国(境)费。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财政拨款收入:指财政部门用一般预算收入安排的预算单位资金。

(二)机关运行经费安排变化情况及原因说明

2020年我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邮电费、水费、电费、会议费、劳务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等机关运行经费14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40万元,同比增38.1%,占基本支出的13.09%。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鉴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需在完成2020年决算编制后才能统计汇总相关数据,因此,将在公开2020年度部门决算时一并公开部门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