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94R/20240510-00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卡斯镇 |
公开目录 | 卫生健康工作 | 发布日期 | 2024-05-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基本情况
昌宁县卡斯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73年10月,位于集镇中心,占地面积8066.93平方米,共有房屋面积5300.9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733.24平方米,2019年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医院编制床位100张,现有职工76人,乡村医生45人,班子成员5人。下设办公室、医务科、中医科等职能科室。全镇共有11个村,建设有11所标准化卫生室及白坡医疗点一所。2023年门诊就诊13.8万人次,出院1191人次。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设施设备得到持续改善。2022年我院先后对手术室、CT室、胃肠镜室、妇产科进行提升改造,购进高清腹腔镜、电子肠胃镜、C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大型仪器。2023年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一栋24套,目前进入完工验收阶段。
(二)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7月医共体His系统、Lis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医共体总医院帮扶指导下建立县乡两级远程会诊医疗平台,进一步畅通县乡两级分级诊疗。2023年7月,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并被评为“达标单位”。2024年1月“社区医院”创建成功,并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回头看”。积极推进基层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单元建设。强化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开展患者随访,全面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全院共有职工76人,编制33人,在编在岗31人,在编规培2人,编外人员43人。全院卫生技术人员73人:正高1人、副高2人、中级13人、初级42人,本科26人、专科47人,全科医师6人,2023年派出市、县级进修学习7人,2024年派出县级学习5人,省级学习1人。
(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情况
在昌宁县中医医院对口帮扶下,建成三个专家工作室,定期到我院坐诊、义诊指导中医专科诊疗,规范开展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11所村卫生室均设立中医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成功创建中医阁2个(大水平村卫生室、邑林村卫生室),2024年4月启动第二批中医阁创建工作。卫生院、卫生室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均达35%以上。
(五)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卡斯镇人口数为40165人,系统总建档人数39846人,建档率99.2%。
2.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2023年,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5128人、完成老年人体检3714人次,完成率72.42%。
3.慢性病管理工作:2023年,累计完成首诊测血压36301人次,管理高血压患者4613人、糖尿病患者695人。
4.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65岁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人群开展中医药保健服务。2023年老年人完成率74.12%;0—36个月儿童完成率92.69%。
5.健康教育工作:2023年,全镇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77期、受益人数2903人。
6.孕产健康管理:2023年,全镇共有孕产妇254人、建册率100%;其中产妇162人、系统管理161人、系统管理率97.6%;产后访视162人、访视率100%,高危孕产妇184人,已分娩124人,未分娩60人。
7.儿童健康管理:2023年,0—6岁儿童2294人、建册2294人、建册率100%;0—6岁儿童系统规范化管理1950人、规范管理率85%;活产人数165人、新生儿访视165人、访视率100%;全镇婴儿死亡0人,婴儿死亡率0‰。
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年全镇人口40157人,共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9016人,签约率47.35%;重点人群实现了全覆盖。
9.计划生育工作:2023年孕前优生检查91对。免费发放避孕套4050只。
10.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多部门协作、社会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2023年完成检测1.9万人次。
(六)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情况
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认真执行药品“零差价”政策,降低药品、医用耗材价格,确保群众看病贵问题。
三、下步工作
(一)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服务管理模式,借助医共体资源共享的优势,加强技术交流与互动,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建设。二是持续改善医疗环境,抓实医院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文化“五化”建设,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三是加强医保政策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二)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提升诊疗水平,定期开展“三基”专项技能培训,进一步补齐短板,持续选送医护人员至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三)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