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86Y-/2018-1030015 发布机构 昌宁县柯街镇
公开目录 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18-10-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柯街镇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存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发展性目标和控制性指标。

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巩固主导产业,提升传统农业,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创建农产品区域示范品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全面丰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

三、集镇建管全面推进。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小集镇,打造美丽乡村。强化集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集镇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以上,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推进集镇管理体系智能化,让集镇秩序更规范,环境更优美,品位再提升。

四、基础设施全面夯实。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网络体系全面形成,以柯卡大通道和高速公路为主,高速公路连接线和镇村组道路为辅的交通路网更加安全完善;以五小水利重点县和松林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为基础,“三八”沟、橄榄沟等骨干沟渠为骨架的水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抓好坡改梯、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条件。

五、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达到47%以上;煤矿、砂石、土地、热泉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文明素质普遍提高,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确保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乡居民养老、低保、医疗等基本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继续提升。

八、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持续增收为核心,筑牢经济发展根基

一是做优农业。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7亿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3358元以上,增长10.6%以上。种粮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产粮1.83万吨以上,实现人均产粮570公斤,确保粮食安全;持续抓好经济农业,计划种植烤烟8700亩,实现产量2万担,产值2700万元以上;种植香料烟6200亩,实现产量1.55万担,产值682万元以上;新植甘蔗2500亩,全镇甘蔗面积巩固在8000亩以上,计划入榨甘蔗1.8万吨,实现产值810万元以上;新植桑园30亩,养蚕800张,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建设养殖小区,培育养殖大户,提高养殖水平,计划实现肉类总产12436吨以上。发展果蔬产业,发挥片区优势,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8600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市场品牌,努力助农增收。

二是做大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千方百计破解招商难、用地难、融资难、重点项目推进难等问题。年内实现现价工业产值6.03亿元以上,增幅达10%以上。立足传统优势,不断提升建材、煤矿等工业化水平。立足生物资源开发,加大对蔬菜仓储物流、冷藏冷冻、坚果精深加工等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创业升级,推进个体工商户向小微企业转变、小微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户,累计达2户。加大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力度,培育微型企业2户以上,推动民营经济大提速、大发展,不断完善统筹服务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做活商旅。实现第三产业收入达1.42亿元以上,增长10.6%以上。优先发展金融、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努力将柯街建成昌宁服务业的“排头兵”。年内引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注重深度挖掘民族民俗文化,追寻旅游文化支撑;加快推进温泉养生、乡村体验、农耕体验等旅游业,逐步打造“养生、静心、回归”的旅游名片;稳步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家乐”、“农业庄园”等乡村旅游的扶持和引导,形成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实现旅游收入3100万元以上。

四是做强财政。把财政增收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和财税政策变化,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管,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实现镇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0万元。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重点保障机构运转、民生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压缩10%以上,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财经纪律,执行财务公开和预算公开,增加运行透明度。坚持“能金融就不财政,能市场就不政府”的原则,在基础设施、集镇建管等领域实现融资8000万元以上。依托“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扶贫信贷”等资金,加大对农村居民的信贷投放力度。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75亿元和2.7亿元。

(二)以优化环境为抓手,夯实社会发展保障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的项目时序链和“前期、开工、建设、竣工”的项目实施链,举全镇之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松林水库、易地扶贫搬迁、柯卡大通道、高速公路、新农贸市场、水利重点县、公厕建设和集镇扩容提升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以上。积极向上争取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信、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向上汇报对接,实现年内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全面夯实发展保障。继续实行项目工作责任制、项目建设督查制、重大项目挂钩制,加强工程管理,确保项目审批、建设、验收各环节工作安全规范。

二是加大城镇建管力度。巩固省级文明小城镇创建成果,加大对集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投入,争取实施曙光路、学堂路等集镇街道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小半个山易地扶贫搬迁和惠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做好集镇电力、通信等综合光缆入地工程,科学有序地推进集镇建设。继续探索推进集镇管理改革,总结集镇环境整治取得的经验,整合部门力量,从严整治飙车、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和摊点乱摆的行为,强化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集镇死角的经常性整治,加强对集镇设施的日常管护,维护正常交易秩序,大力提升集镇建管水平。

三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非法采砂、采石、采土行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全力加强河道和重点水域的保护整治,加快勐波罗河、小河坝河和温炭河治理,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000亩以上。巩固退耕还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果。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鼓励群众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文化素质。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着力抓好腊邑、玉地里和立斯达3个村的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完成松林村脱贫出列,实现全镇1100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确保年内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统筹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对标“贫困人口退出6项指标和贫困村退出10项指标”补齐短板,突出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住房保障,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条底线要求”全面达标;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辍学率为零,基本医疗保险财政全额补贴,实现100%参保。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进度,全面完成3个安置点安居房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基本保障房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好贫困村浦发行扶贫基金、国开行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立斯达和松林村沪滇帮扶项目;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种养结合的原则,建立“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产业发展联结机制,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完善扶贫工作体系,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传递脱贫攻坚正能量,激发群众自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调整充实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以“挂包帮、转走访”为载体,全面推进贫困对象精准识别,确保贫困人口错退率控制在2%以内,漏评率控制在2%以内,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群众认可度达90%以上。

二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幼儿在园人数达1068人,入园率达80%以上;小学在校生达1864人,入学率达100%;初中在校生达796人,巩固率达98%以上;着力做好村级幼儿园建设和中心完小扩建工作,深化学校办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创办乡村优质教育。巩固和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管理好13个农家书屋和3个农民文化站,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城乡医保参合率达98%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全民艾滋病知晓率达98%以上。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统筹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加快公墓建设,火化率达100%,全面完成殡葬改革各项任务。

三是全面维护和谐稳定。推进法制社会建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实施普法活动。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执行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促进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有效衔接。扎实开展初信初访化解工作,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完善定期接访制度。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和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网格化管理和乡村“6995”社团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突出抓好消防、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地灾防治、食品药品、烟花爆竹和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以提高效能为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坚持依法履职,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调节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政府各项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强化监督执纪和财务内审,健全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动态管理,让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和阳光下运行,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坚持勤勉履职,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政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以时不我待、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绩效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逐步探索村级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为民意识和服务意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切实解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督查问责机制,打通政策落实的梗阻与障碍,整治“慵懒滑贪”等不作为行为,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是坚持干净履职,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扶贫资金和公共资源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行“一案双查”,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切实纠正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支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