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珠街乡四举措确保产业扶贫真正发挥效益

发布日期:2017-03-31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一是持续巩固传统产业。年均投入至少200万元,用于烟区道路修复或提升改造、烟水管网管护或新建、优质烟农培养、烟叶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年均种植烤烟面积1.5万亩以上,产值5455万元以上,年均惠及农户1200多户,“红大”基地不断做优做强;积极倡导泡核桃从盲目发展的数量型逐步转变为以抚育管理为主的质量效益型,持续稳定泡核桃面积在19万亩以上,加大抚育管理资金和项目投入力度,年均实现产值约6000万元以上,“烤烟、泡核桃”两大支柱产业得到了巩固升级。二是因地制宜扶持种植业。珠街乡立足辖区气候特点,着力打造低热河谷绿色经济林果产业带,累计在地热河谷适宜区种植澳洲坚果13500亩、糯橄榄8000亩。2017年还将种植澳洲坚果1000亩、糯橄榄1594.5亩。目前,大部分区域已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在逐渐显现,受益江边5个村,其中有3个贫困村。珠街乡还将以实施整乡推进项目为抓手,种植重楼19.2亩、皂角树330.5亩、红豆杉2897亩,全力确保辖区各区域内都有适宜发展的种植业。三是大力扶持养殖业。充分依托山宽人稀、草场广阔等资源优势,扶持养殖大户,特别是自2016年启动实施扶贫整乡推进项目以来,珠街乡投入资金44.748万元,分批次向以贫困户为重点的农户免费发放了“扶贫鸡”37290羽,短时期内,生态土鸡规模养殖大户就产生了20余户;计划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34.7万元,扶持农户发展肉牛、生猪养殖,计划发放能繁母牛569头、能繁母猪734头,目前,发放工作已步入扫尾阶段。对养殖业的大力扶持,虽短期内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但使贫困户掌握了更多的生产资料,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自我造血”的动力。四是打好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近年来,珠街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传统民族文化挖掘传承方面。彝族刺绣、苗族服饰等手工加工产品、民族文艺精品节目等正推向广大民族文化爱好者市场。此外,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生存环境,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