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田园镇:走出“党建+电商”新路子

发布日期:2017-02-16 浏览: 作者:田园镇 来源: 打印正文

昌宁县田园镇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积极探索抓党建促互联、抓论坛促整合、抓人才促孵化、抓服务促共享的发展模式。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基层党建,组建电商企业党支部1个,组织电商论坛23期,培训2000余人,孵化工作室1家,入驻企业2家,联络电商企业55家,2016年电商企业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同步带动3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探索了一条“互联网+党建+电商” 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抓党建促互联。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基层党建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党建+电商”互联模式,以党组织的有效引领推动电商产业稳步发展。党组织牵头抓总。镇党委把电商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明确各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电商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把农村电商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服务站全面覆盖。投资60万元建成集咨询培训、操作体验、创业孵化、产品推广、包装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依托国资商城建成1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站点、标识、人员、信息全覆盖。示范村引领带动。通过内部培育孵化、电商企业引入等手段,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村新华社区为农村电商示范村,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班,指导农村党员、返乡人员、农村妇女学习使用手机微商、手机淘宝,并通过这些平台开展销售业务,营造“全民微商、全民创业、全民脱贫”的良好氛围。

抓论坛促整合。坚持需求导向、自愿参与、凝力聚智、学用结合的原则,创办田园电商论坛,运用“指尖昌宁”等平台同步发布信息,做好电商知识的宣传普及和精准培训工作,构建“论坛+电商”整合模式,引导群众对电子商务从感性认知向实践认可的转变。整合资源,创新培训。聘请县内外电商专家、创业代表、企业高管和高校教师,进行现场授课、交流互动、网上直播,地点从服务站到企业再到田间地头,使参加人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电商魅力,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发展电商的理念。截至目前,已经组织电商论坛23期,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整合内容,注重实用。通过创业案例剖析、理论实践研讨和实践经验分享,学习营销策划、产品摄影、包装设计等知识,为创业人员提供电商技能获得渠道。整合渠道,学用结合。以论坛为载体,将理论和实操有机结合,整体提升了参训人员网商管理和运营水平。如鸿图山羊合作社发起人通过参加电商论坛,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2016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带动龙泉社区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养殖脱贫。

抓人才促孵化。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工作,通过用好电商师资开展培训,用实电商平台开展营销,用活论坛载体交流提升,构建“人才+电商”孵化模式,着力培育本土电商人才。政策扶持强保障。将电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镇财政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加强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和工作经费保障。培养人才强基础。积极与国资商城、阿里巴巴、邮乐购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及组织、工信、妇联等部门沟通对接,组织电商创业青年、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普通党员、群众开展电商培训,加强了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企业强活力。引进成天茶业、丰源电商等电商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电商企业落户田园,为创业青年提供实训基地,带动全镇小微电商企业发展。孵化企业强发展。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创客空间,免费提供场地、网络和业务指导,现已成功孵化工作室1家,从事营销策划、产品摄影、包装设计,主要为辖区内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抓服务促共享。坚持互联网服务意识,构建“服务+电商”共享模式,依托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产品与互联网有机融合,让电商产业成为新的发展动力。依托镇、社区电商平台,运用“互联网+茶叶营销”理念,实施“寻找最美红茶”项目,生产加工聚合了县域内的20个茶叶初制所,质量管控对接了2个龙头企业,包装设计引入了8家传媒公司,推广营销招募了一线城市18名寻茶大使,运输配送签约了5家物流企业,形成了连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检测、包装、销售、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共享,全面解决农户增收难、企业销路窄、品牌认知低等问题,电商服务站对县域电商发展产生了明显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