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镇两年完成9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通村水泥路未建设之前鸡飞群众出行的一大头疼问题。为解决出行难的这一问题,鸡飞镇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9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
党委、政府一定要把路修好,改善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这是2013年8月份新担任该镇党委书记的施军宁心里想着一定要为老百姓做成的事。而在一次人大代表视察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时他讲到,他也没有敢想两年就会把10个村(社区)90公里的水泥路全面建设完成。如今,不敢想的事情都变成现实了,干群同心建成幸福路。
通往各村的水泥路盘绕山间,在鸡飞大地编制了科学的路网,路过农耕区,通往村寨,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和部分生产用路问题,进一步畅通当地群众与外界联系,加快了农产品交易,编制路网的同时也编制了“经济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这是“幸福小康路”,也是党委、政府同群众的“连心路”。90公里对于一个贫困乡镇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资金是项目建设的首要保障。在公路建设中鸡飞镇通过“多个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向上级部门争取一点,镇级财政出一点、受益群众捐资一点、施工承建方垫一点的多个一点方式完成资金筹措。
宽敞的道路修通了,占用群众很大部分土地,有的甚至涉及到拆迁,有的砍毁核桃等经济林木,那可是他们的“摇钱树”,是生活的重要来源,为了修路,他们无偿地捐献出了。“核桃没了,我们可以再栽,就怕错过这次修路的机会才是我们真正的损失”这是支持公路建设的群众心声。
鸡飞村张军福支书由衷地感慨道:“现在,我们村各项产业都开始发展了,林下养鸡、种草药种植、肉牛养殖、姜黄种植”等专业合作社接连组建,这一切要归功于水泥板路建成,路要是没通,我们很多宝贵的东西都不为人知,外面的人不来,我们自己又运不出去,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也无价,群众要增收极为困难。”
“现在路通了,我们致富是容易多了,种什么,养什么都可以卖成点钱。路不通以前我们基本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仍是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现在路通了,我们可发展的空间更大了。”今年养了1000多羽林下生态土鸡的许建州乐滋滋地说。
“路修通了,我们真的受益了,我们里文村贫困的面貌可以从此改变,这么好的路,再远的距离都不是距离,发展也不是问题”里文村总支书记杨建伟信心十足的说。(施文春 何剑华)
- 上一篇:湾甸举行特色旅游小镇招商引资推介会
- 下一篇: 柯街:“三资”审计为村级换届打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