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昌宁“四好融通”共建共享生态效益——绿水青山变金山

发布日期:2019-03-06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员参与、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把“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靠山养山、靠林护林、靠水净水,实现了好生态与好家园、好产业、好收入的良性循环,持续用力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坚持护好山、护好水、护好地,以最严的措施保护绿水青山,全力建好“生态家园”。“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绿化造林56.17万亩,2018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3%。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省级生态文明县,13乡镇全部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11个乡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开展河道水体治理和修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城乡用地严格审批、严格管控,严守土地红线,全力推动立法保护工作,2017年《保山市昌宁田园城市保护条例》颁布实施。

坚持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多业共兴”,积极探索绿色致富路子。生态农业方面,在低热河谷地区、温热地区、高寒山区,科学规划布局粮、蔗、菜、果、烟、茶、药等产业,建成了柑桔、茶叶、中药材、蔬菜4个万亩农业示范区,柠檬等5个千亩规模农业展示区,有机稻等25个百亩农业示范园,群众农业产业收入逐步增加。生态林业方面,培育发展起180万亩核桃、31万亩茶叶、12万亩蔬菜、5.7万亩果园、7.2万亩蚕桑、19.3万亩澳洲坚果,全县林下种养面积达61.7万亩,2018年完成林业总产值36亿元,实现农民人均林业收入4920元。生态旅游方面,打造澜沧江峡谷生态旅游带、天堂山生态旅游绿色走廊和农耕体验及温泉旅游产品,201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带动约3万名群众稳定就业。

坚持落实生态补助、开发就业岗位、共享生态效益,通过实现绿色增收,提高全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积极性。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群众有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宝库”和“绿色银行”,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实现了生态效益共享,丰富的特种资源变成了群众的增收来源,特别是黑鸡枞、干巴菌、白菌等野生菌,成为了山区群众的致富路子,全县野生菌年产量达1137吨以上,产值达3697万元以上,守护“绿水青山”,建设“金山银山”逐渐成为全民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