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大田头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别样红”

发布日期:2014-10-08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走进鸡飞乡珠山村大田头自然村,放眼就可以看到一条条宽敞洁净的水泥路,一排排整洁漂亮的农家屋,千亩烤烟、百亩核桃,金色的收获满载着新农村建设丰硕的成果,处处洋溢着农民群众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珠山村总支部书记普栩岽指着眼前巨变的乡村自豪的说,“大田头自然村69户群众能够从一个贫困村蜕变成今天的富裕村、文明村、幸福村,主要取决于我们坚持六个“注重”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注重”结合村情,高起点规划。按照“美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围绕三个层面进行规划,即宏观上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事业;中观上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微观上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同时结合村文化底蕴及生态资源的优势,编制了《大田头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注重”依靠群众,积极参与建设。自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理事”作用,组织召开新农村建设群众会、户长会等6场390人次,走访宣传群众69户,发放宣传资料69份,充分调动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激情和热情。村民周朝军主动让出自家的土地100多平方米,马玉安将自家的烤烟房、加工房自行拆除。在整个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群众主动让出土地约2000平方米,拆除简易建筑物10余间。

“注重”整合资金,提升建设合力。自然村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有效整合财政、住建、农业等部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07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整合带动,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近两年来,群众自筹资金达300多万元,户均投资4万余元。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人居环境。通过项目的整体实施,硬化村内主干道水泥路1800米,安装路灯8盏,新建活动室1个83.2平方米,进行危房改造15户,实现人畜分院69户,庭院硬化69户。自然村公共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巩固和提升,村容村貌明显得到净化和美化,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

“注重”完善建管机制,长期发挥效益。首先,健全项目管护长效机制。按照“村民受益、村民管护”的原则,制定和完善了《大田头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管护办法》,同时由村民筹资聘请2名卫生保洁员,专职负责村内道路养护、活动室清洁维护。其次,宣传调动群众自我管理。向村民发放《新农村建设管护倡议书》69份,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9份,真正使群众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我参与、我受益、我维护”。

“注重”产业发展,助力农民致富。自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烤烟、香料烟等科技培训9期520人次,发展烤烟、香料烟、甘蔗、泡核桃、优质包谷等经济作物2000多亩。今年,大田头自然村预计可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653元。(辉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