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昌宁恩果果蔬专业合作社引领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17-10-16 浏览: 作者:李晓龙 来源: 打印正文

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年平均气温22.2℃,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全乡常用耕地面积31364.82亩,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广袤的土地资源,使其成为热带优质水果和冬早蔬菜盛产区。常年有青枣、西瓜、香蕉、芒果、火龙果、柠檬等新鲜水果轮番上市,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份3万多亩无筋豆、豇豆、辣椒、茄子规模上市,集中转运远销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为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抵御市场风险,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乡内12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应时而生,恩果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昌宁恩果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大城村,成立于2013年6月21日,成立初期有社员54户,经过逐步发展壮大,现有社员103户,其中集体单位社员2家(保山市供销社、昌宁县供销社),当地群众社员101户,占社员总数的98%。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11588平方米,建筑面积5156平方米,其中分拣车间2170m2,门市部仓库756m2,冷冻保鲜库926m2,固定资产达到265.18万元  

——砥砺奋进 助力脱贫攻坚显实效  

恩果果蔬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群众 引领致富”为发展理念,切实为菜农、果农解决了“卖难”、“价低”等问题,2016年外销各类蔬菜、果品5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447.7万元,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立了新功。由于经营有道,效益可观,该合作社先后荣获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过去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合作社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经营理念。  

规范管理强化保障。为了避免成为“空壳社”, 切实发挥好合作社作用,下牢管理功夫,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合作社成员管理制度》、《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日常管理制度》、《合作社“三会”制度》、《合作社财务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不仅让各项制度上墙,而且还落实在日常运转中,实现了“以制度强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以发展提效益”的运营模式。  

基地建设服务群众。合作社以服务群众致富为宗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拥有种植基地面积3000亩,通过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带动社外农户1260多户,吸纳建档立卡户29户,积极引导农户规范种植,实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购进,蔬菜和水果产品统一销售,稳步提高群众的经济效益。同时每年可为当地群众提供350多人次季节性临时用工,用工以建档立卡户优先,按120元/天计算,可增加群众收入4.2万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科技指导提质增效。合作社高度重视种植技术指导工作,积极主动将各村(社区)具有多年种植经验和专业技术的种植大户和技术能手,吸纳到合作社来,为群众交流种植技术提供平台。聘请技术指导团队,对群众蔬菜、水果种植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将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特色种植、绿色无公害种植,每年开展相关培训指导10余场次,全面提升群众科学化种植水平。  

——科学谋划 再续脱贫致富新篇章  

定位调整融资扩建。转变“小打小闹”的思维模式,走一条大产业、大订单、重服务的产业发展之路,逐步将果蔬合作社产业发展成为技术化、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产业。目前,合作社计划筹集250万元同于扩建冷库4格/2800M?,计划筹集40万元进行合作社场地硬化改造提升。  

电商搭台增添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平台成为新型营销手段,为适应市场需求,合作社将进一步补齐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短板,积极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大刀阔斧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品牌创建,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果蔬销路市场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绿色发展树立品牌。“绿色、健康、环保”已成为当前主导消费理念,合作社将在基地进一步推广果蔬类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示范带动,效益驱动,使无公害种植在广大群众逐步得到推广,组建专业团队,将品牌定位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快商标注册,致力将湾甸果蔬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特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