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抓“放管服”推进跨越发展环境优化
近年来,昌宁县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为全县经济发展实现“高开稳进、稳中向好”的跨越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始终高度重视,夯实改革基础。一是强化保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编办、发改、人社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在县编办设立专门机构,抽调专门人员开展工作,做到专人负责、专职保障。二是抓好统筹。建立“放管服”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一月一分析、一季一督查”的落实机制。
坚持“三个一批”,着力抓好“简政放权”。一是取消一批。一律取消法律法规明确不再实施的行政职权,以及市级要求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累计取消行政审批项目62项。二是承接一批。对上级下放的审批项目,及时纳入县级行政审批项目管理。累计承接市级下放行政审批项目99项。三是精简一批。全县24个行政审批项目单位保留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由271项减为187项,减幅达31%。
盯紧“三个环节”,着力抓好“放管结合”。一是事前抓“清单”。清理政府部门保留的权力责任清单7396项、随机抽查清单300项、审批中介清单100项。二是事中抓“监管”。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为契机,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67个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有行政执法人员1187人,1.4万户监管对象纳入名录库管理。三是事后抓“惩罚”。从严落实市场主体年报信息公示制度,限制“黑名单”企业法定代表人办理注册登记1人次、拦截失信被执行人3人次。
健全“三项体系”,着力抓好“优化服务”。一是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设置服务窗口185个,累计办理各类事项75.6万件,办结率100%。清理各类证明材料304项。二是健全企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以“五证合一、证照分离”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8户,累计培育各类市场主体1.5万户。取消、停征、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6个,为企业减负500多万元。31名县处级领导累计为企业解决原料保障、企业用地等问题46个。三是健全网上审批服务体系。建立了“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完成办件数4473件,平均提速5.9%;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成投资报件774个,平均提速90.7%;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完成签约项目65个,资金综合节约率达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