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四个锁定”抓实苗族整族帮扶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昌宁县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苗族群众生产生活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彻底解决以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为从根本上改变苗族群众贫穷落后面貌,昌宁县锁定公共设施、住房保障、收入保障、素质提升四个关键,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昌宁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刚性任务来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苗族群众急需入手,实施公路通畅工程、农村电网提升改造工程、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水利灌溉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移动通信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和便民服务工程“八大工程”,实现了整村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服务网“五网”全覆盖。
坚持把改善居住条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将苗族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搬迁重点对象,精准识别321户苗族搬迁贫困户,按照“就市、就路、就众、就便”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陀螺坪等1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
坚持把发展支柱产业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制定出台高于全县其他贫困村的产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配套产业发展,增强苗族群众“造血”功能,实现千亩甘蔗变桑园,万亩荒地栽坚果,万亩良田种蔬菜,核桃树下药材飘香,苗族群众已经不再“提着鸟笼遍山跑,刀耕火种讨生活”,家家户户产业兴旺、稳定增收。
坚持把提素质树新风作为根本任务来抓,重点实施五个专项行动,全面转变苗族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营造出了人人能守法、个个争致富的良好氛围,文盲、懒汉、捕鸟人的“苗寨老三样”,变成了能人、大户、好榜样的“苗寨新三样”。
- 上一篇:昌宁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2019年第三次会议
- 下一篇: 昌宁“万千百工程”引领绿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