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时事快讯 >> 正文

经济社会大发展 民族团结新跨越

发布日期:2014-10-10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纪实

2012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族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村“两委”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为契机,带领全村各族人民,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教育,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村“两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把民族团结工作同党建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安排、同落实。结合村情概况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干,事事都落实的机制。同时,加大对文化阵地、村容村貌以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的投入,通过抓机构,抓人员、抓考核,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民生为本,实现和谐发展

有效改善民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土皮太村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着力改善民生,促进了共同发展。一是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土皮太村立足区域优势、生态优势和传统优势,按照“支柱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强”的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烤烟、泡核桃两大支柱产业,做强畜牧业、做活民族特色旅游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13年,土皮太村种植烤烟1380亩,实现总产32.5万公斤,产值486万元;泡核桃面积15866亩,总产120吨,总产值360多万元;肉类总产509吨,畜牧业收入150万元;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重视交通,乡村路网建设取得新突破。紧紧抓住“通达工程”的实施机遇,切实加快村级路网建设。今年新修村级主干道水泥路1条8.7公里,入户通道水泥硬化两条0.7公里,入社砂石硬化1条5公里,道路的通畅方便了群众出行,加快了村经济建设步伐。重视水利,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今年以水利重点县项目为契机,新修李家两条大沟长达7公里,修复沟渠管道3000多米,解决了800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及项目扶持,土皮太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三是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近年来,土皮太村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构建了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农补系统”及时兑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草原生态补贴及退耕还林等补贴。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彝族、苗族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将生活困难群众列入“低保”扶持对象,给予医疗救助及其他救助。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开展了“平安村寨”、创建活动,成效明显,排查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全村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继续实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组织配合苗族文化研究及电影《苗岭霓裳》拍摄工作,弘扬苗族文化。投资110多万元建成苗岭文化广场和 “文化传习所”,购置健身器材、音响等各种设施,紧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及传习所活动阵地,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团结教育、科技培训、民族文化演出等活动。做活旅游产品及服务业,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组织了苗族、彝族唱调队、打歌队等文艺队伍,提高了村民素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各民族群众间的团结合作,使全村民族文化、民族风气得到了弘扬和传承,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罗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