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健全“四大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
全县河长制工作启动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一年变净、两年常清、三年成景”的目标,坚持以因河施策为核心,以健全制度为关键,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健全保障、制度、体系、防控、治理四大体系,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的管理机制。截至目前,160条江河、72座水库、102个水塘、143条渠道全部列入河长制管理,河库塘渠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并实现了“一河一策、一库一策、一渠一策”方案编制全覆盖。
一、健全保障体系,层层压实责任。一是组织保障上。制定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和《2017年工作要点》,构建了县委书记任总河长、县长任副总河长的责任体系,建立了县委副书记任总督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任副总督察的督察体系,高位推进河长制工作。同时,在全市率先成立河长制办公室,新增编制3名,其中:副科级专职副主任1名,事业编制专职工作人员2名,目前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二是经费保障上。共投入河长制工作经费71万元,安装公示牌428块。三是考核保障上。将河长制考核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结果作为13乡镇和县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健全制度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在完成县级河长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验收制度6项保底制度制定的基础上,结合昌宁工作实际,制定了部门联合执法制度、督办制度、巡查制度、问责和激励制度、信息共享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奖励举报制度、追责处罚制度8项工作制度,构建了系统全面、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述职工作会、现场办公会等,促进14项制度有效落实,进而确保河长制工作高效推进。
三、健全防控体系,抓实源头整治。一是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5230万元,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系统49套。完成柯街卡斯连片、田园勐廷社区、四角田社区、耈街打平大水井4个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漭水徐家寨等10个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下步,将投入资金2.25亿元,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抓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按季度开展河西水库饮用水源和麻地河水库备用饮用水源监测,按月对国控、省控枯柯河监测断面和右甸河县控断面开展监测,11月份新增澜沧江3个水质监测点。从监测结果看,全县地表水水质均达三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二类标准。三是抓企业排污监控。加强对恒盛公司、康丰公司、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监控,分别安装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从目前企业污水排放情况看,重点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均达到排放标准。四是抓畜禽规范养殖。印发了《畜禽养殖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关停方案》,禁养区关停拆除规模养殖场13家1.77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县级投入补助资金354万元。五是抓环境监管执法。今年5月份成立了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对田园镇九甲洗沙点、小铺子坡屠宰场等涉水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
四、健全治理体系,增强整治实效。一是实施河道专项治理工程。投入河道保洁治理资金26.4万元,完成田园镇、漭水镇、温泉镇、勐统镇河道保洁40余条,保洁长度为195公里。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右甸河、勐波罗河、大勐统河治理工程。明年计划投资600万元,实施右甸河大寨子段治理工程。二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今年以来,实施水土流失治理、中型灌区、人饮巩固提升、高效节水等项目13个,完成投资2.11亿元。通过实施以上项目,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加强了对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力度。三是实施水事违法行为整治工程。开展“清除河障、改善生态”专项执法行动,拆除河道周边“两违”建筑135户,拆除面积2.37万平方米。加强对水域岸线管理,整治非法采砂点4户、采砂场1户。目前正在开展枯柯河采砂场专项整治,其中:柯街镇3家、卡斯镇9家、鸡飞镇7家、湾甸乡4家。四是实施“母亲河”治理工程。依托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采用“水利设施提升+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打造”的“三位一体”设计理念,通过建设滨湖湿地、农田湿地和生态湿地,对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清真河等3条支流、秧田洼等8条城市内河进行全面治理。
- 上一篇:我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下一篇: 我县强化城区交通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