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43H/20250829-00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漭水镇 |
公开目录 | 生态环境 | 发布日期 | 2025-08-29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扛牢党委主体责任、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领导,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漭水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
二是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始终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学习内容,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班子会“第一议题”、干部职工会议等组织全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加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三是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责任。严格执行“河长制”,全镇共配备镇级河长11名、村级河长23名、护河员2名,认真开展河流巡查,镇级监督小组月检2次、抽检1次,河道问题处理及时率从50%提升至95%,处理时长从7天缩至3天。共设镇级林长11名、总督查1名、村级林长9名、护林员68名,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巡林工作,全镇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75.27%。
四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宣传。我镇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为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等。我镇综合技术保障服务中心牵头,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品种,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工作,同时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月”等活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工作,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引导群众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年内,接待咨询群众达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600余份。
五是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年内完成户厕280座,完成率62.2%,完成联福村、漭水村公厕2座,发布人居环境提升红黑榜发布5期。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补齐短板弱项,调整充实村级垃圾处理队伍,目前全镇共有保洁员171人,其中130人为村内义务人员,41名为建档户公益岗保洁员,共有钩背垃圾车2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2025年共收集处理生活垃圾400余吨。今年三月,老厂村鱼塘寨、明华村徐家寨、河尾村坝尾3个村民小组污水处理项目已二次招标复工,于2025年3月份完工,目前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6.7%。同时依托2025年昌宁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在明德村选择“小三格”“大三格”等简易实用的预处理设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覆盖明德村1097户,项目正在推进中,计划9月底全部完工。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力度还不够大。在理论学习上不够系统、深入和透彻,对上级政策的研究学习不充分,把上级环保要求与漭水实际相结合来抓落实的思考不够深刻,抓环保工作的办法不够有效。二是宣传引导有差距。环保宣传开展方式较为单一,覆盖范围还不够大,永昌高速四标段拌合站生活垃圾胡乱堆放,未按要求丢弃在垃圾桶内;澜沧江边于由码头两侧岸边散落白色垃圾,无人清理。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和上级的决策部署抓好落实,压实漭水生态环保责任,保护好漭水的“一江一山”,擦亮漭水的生态底色。二是持续筑牢绿色生态环境屏障。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压实各级河长和林长责任,加大巡护力度。强化水源地保护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三是加强生态环保的宣传引导。广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多角度、全方位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转变群众观念,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共管”的社会氛围,增强群众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形成“齐抓、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